而兩年後,隨著名聲越旺,沈暮突然收到消息,說軒帝知道了他的功績,想封他為將為朝廷效力。
更令人驚訝的是,軒帝竟讓他做當時年僅五歲的時淵的師父。
眾人皆知皇帝對這位五皇子的看重,所以可見他對沈暮的重視。
沈暮沒有理由拒絕,可唯一顧慮的是,如果答應,許瑤可能真的再難回景國,回許家了。
但許瑤卻覺得沒什麼,知道這是他夢寐以求的事,勸他應下來。
又是兩年,沈暮已成為軒國赫赫有名的將軍,但所謂樹大招風,隨著他名聲越來越大,性子又耿直,仇家也越來越多。
特別是跟著軒帝打天下的那些人,尤以封、裴兩家為重。
最重要的是,軒帝對他的忌憚與日遞增。
沈暮察覺到什麼,為了保證妻兒安全,想讓他們暫時迴避到寒山寺,避免有人為挾持他而對她們不利。
他的想法沒錯,兩年後事態果然一發不可收拾,有人傳旨說他忠的是時淵而非軒帝,暗中公權私用,軍中之人為他之命是從,只怕再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話里話外,幾乎是指著他的鼻子說他有不臣之心,甚至早有預謀的把妻兒都藏了起來。
因為言者眾眾,軒帝本就疑心於他,便借勢貶了他的職。
不過讓事態發展一發不可收拾的是,當時九歲的時淵氣惱不過,多次當面對那些老臣出言不遜,把他們罵的狗血淋頭,還在軒帝面前多次為沈暮爭辯。
當時的時淵畢竟還是個孩子,不知道正是他的這番維護,才更觸了軒帝的禁忌,讓他下定決心除掉沈暮。
因為時道瑜當時就是武將出身,這江山是如何得來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他不會容許第二個「他」出現。
他的確看好時淵,有意傳位於他,可帝王的戒心如懸樑之劍始終高懸,他在位之時,絕不允許任何人做出威脅皇權之事。
無論是為了他自己鞏固權勢,還是為了時淵之後不會受人掣肘,沈暮都必須死。
因為提前洞察軒帝意圖,危境之下,沈暮在眾多手下護衛中九死一生逃到景國。
前腳他剛消失,後腳軒帝就傳令他涉嫌叛國謀逆,懸賞緝拿他。
此罪名一出,沈暮便徹底回不去軒國了。
被自己護衛的國家拋棄,被自己效忠的國君詆毀。
兄弟死傷無數,喪家犬一般流落至他國,此番種種讓沈暮消沉數日,好在許瑤一直在他身邊,陪他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她說:「這世上不是只有將軍才能保家衛國,不是手握權勢才能庇佑一方,像我們如今這樣既有能力又不受束縛、在民間看的到眾生百態的人,才最懂得百姓需要的是什麼。只要有那份心呢,就什麼都拘不住我們。」
此後他們便合力組建了南閣,不論國家性別,收容了不少戰亂中的遺民,在民間懲奸除惡,揚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