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為紀念這位大儒,便保留了書遠齋。
因此每年來此趕考的學子,或多或少都會來此一趟。
此刻書遠齋里,正傳出一個老者激動的笑聲。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話說的好啊!說的太好了!」
老者高亢的聲音,渲染了在場所有的文人墨客。
有人忍不住說道。
「這才是我們文人求學的真諦啊!」
一語中的,立刻引起了共鳴。
「若我高中,必要以此言為一生所志。」
「與君同勉。」
「俺也一樣!」
附和聲還在繼續。
也有人忍不住問道。
「陸先生可知,說出這四言的是哪位?
我等也好去拜訪一番才是。」
能說出這四言,必然是胸有溝壑,懷經天緯地之才的人。
在場的誰不想見上一見。
陸先生,正是方才念出四言的老者。
他本是京城一間書院的教書先生,頗有些名望。
今日也是恰巧來此,書遠齋的書童,說今日在路邊撿到一樣東西,他覺得那話說的好,便拿出來讓這位陸先生瞧一瞧。
完全沒想到,會引起這樣的轟動。
陸先生和在場的學子們一樣好奇,他便看向不遠處的小書童。
書童模樣只有十四五歲。
他有些靦腆道。
「我也不知道,只是那宣紙,是從一輛馬車上的窗口飄落下來的。」
書童這麼一說,便有人忍不住問道。
「那你可知,那馬車上的人是誰?」
小書童想了想,像是想到了什麼,眼前猛的一亮。
「我瞧見,那馬車上有穆郡王府的標識。」
穆郡王是誰,很多學子還不知道。
但是陸先生是京城本地人,自然是知曉的。
「你說的可是,這次春闈主考官,五皇子穆郡王?」
小書童連忙點頭。
「我不知道那馬車內,坐的是不是穆郡王。
不過那馬車肯定是穆郡王府的,這肯定錯不了。」
有了小書童的肯定。
便有人篤定道。
「那肯定是穆郡王寫的。」
聽聞穆郡王如今不過才十八九歲,居然有如此遠大的抱負。
堪稱我等讀書人的典範。
對方又是這次春闈的主考官,這說明什麼?
說明當今陛下慧眼如炬!
有這樣的皇子,便是他們康國之幸。
一時間,慕容清的名號,瞬間在趕考的學子中炸開。
唐朝朝喬裝坐在角落,聽得一臉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