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聽堂監察下,各地治安相比以往也好了不少。
為了避免帝聽堂與地方如濟嶺州一般相互勾連,帝聽堂便一分為二,一明一暗。
明面上的帝聽堂都是康國各地的鋪面,至於暗面的,則在康國四處查訪,位置不固定。
「有勞了,既無事,本王告辭。」
「您慢走。」
待返回縣府,唐朝朝看著沒有來領取的名冊,便讓淮城軍帶上撫恤餉銀與骨灰,分別前往各個村中。
小松村,唐朝朝背著包袱,這村落距離荊業城並不遠。
翻過一座山便到,青山腳下一個不大的村子,潺潺溪水從村旁流淌而過。
炊煙裊裊,孩童們在村口嬉鬧。
「雲鸞王?」
領過撫恤的婦人,一眼便認出了唐朝朝。
「大娘,咱們這裡還有兩戶未領撫恤,怎不見人吶。」
婦人聞言笑道。
「這還讓您親自跑一趟,應是邱家兩戶吧?
他們家日子過的不錯,家裡還有兩個兒子,說這錢就給朝廷。
說是圖這些撫恤,也不會讓兒子去淮城。」
唐朝朝肅然起敬。
「那也不行,朝廷有銀子的,您知道他們在哪嗎?」
「知道,他們兒子進山打獵,兩個人雖分家,但關係不錯。
就在那邊,您看到翻地的人了嗎?
就是他們。」
「多謝,那我過去了。」
婦人點了點頭,兒子戰死的陰霾也少了許多。
兩個兩鬢灰白的男人,身穿帶著補丁的布衣,揮動著鋤頭。
馬蹄聲傳來,其中一個撐著鋤頭,好奇的觀望著。
唐朝朝下馬快步上前道。
「兩位可是邱志強,邱志壯的家人?」
揮動的鎬頭停止,男人轉過頭,擦了擦腦門上的汗水,有些不確定的道。
「您,是雲鸞王?」
「是我,朝廷撫恤怎可不要,我是特意來給你們送銀子的。」
唐朝朝將包袱拿下來繼續道。
「我知兩位的心思,但朝廷並不缺錢,還請放心收下。」
撐著鋤頭的男人忙擺手道。
「朝廷如何會不缺銀子,死了那麼多人,我們還有力氣,不擔心沒活路。」
「就是,這錢我們不能要。
當時他要去,我就跟他說了,男兒報國,生死由命。」
唐朝朝走進田裡,將銀子放到地上解釋道。
「朝廷真不缺銀子,以往只發五十兩撫恤,這次有一百兩。
大家拿了錢,將日子過好,也不枉將士們為國死戰。
您二老若是不拿,我這輩子都不會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