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点就是一个月诶,加上之前攒的,太后至少可以活过今年了。
正说话,康熙来了。
康熙一见胤禛在这边,就笑道:“朕就知道你会到这儿来。”
胤禛见汗阿玛还笑得出来,心情没受什么影响,便猜测三哥应该没多大事儿。
康熙的确没把胤祉怎么样,这小子跟老八一样,就是爱在没用的事儿上瞎琢磨。但老三比老八好的一点在于,这人胆小,干不出太出格的事儿,从小到大做的最出格的事儿大概就是在敏妃的丧期剃头了。
康熙每每想起那件事,都一肚子气。至于老三为何要膈应老十三,他也没认真追究过,只猜测是和废太子有关。
但为了膈应别人,把自己搭进去这种事,但凡有点手段有点脑子的都干不出来。
刚才在澹宁居,康熙见老三吓得脸都白了,也不忍心再说他,言简意赅地解释说,上回去圆明园,并非老四邀请,而是他自个儿想去。
胤祉听完,自责不已,还说要给四弟道歉。
康熙一阵无语,“这事儿人家老四都不知情,过了就是过了,你越是这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此地无银三百两呢。”这么简单的道理,竟然还要给个快四十岁的儿子掰开了揉碎了讲,老父亲十分心累。
胤祉这下才终于明白过来,懊恼的脸色白一阵红一阵。
康熙便说这事儿翻篇儿了,打发他回去,以后多把心思用在修书上。
这要换作聪明的,大概就明白自己和大位无缘了,但老三大概是没这个自觉的,康熙就希望他身边的人能早些点醒他。
康熙心情并不算太差,毕竟早就见识过老三在某些方面的不灵光。他来镜峰这边,只是想试探下老四对此事的反应。
胤禛心里万分好奇汗阿玛和三哥说自己什么了,但他却一个字都没问。只道:“儿臣担心孩子们在畅春园不听话,就留下看看他们。”
云安好奇地看看皇玛法,又看看阿玛,好像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但听到阿玛说孩子们不听话,立刻嚷嚷起来,“安安最听话啦!”
“就是,你就会瞎操心。”康熙笑道:“我们小云安最听话,弘历、弘昼也很不错,只是俩孩子骑射学得稍微慢了些,你二……”他本想拿胤礽举例,话到嘴边又不想提那倒霉孩子,改成了“你三哥六七岁已经能跟着朕去行围了,弘历、弘昼现在还不会骑马,弘昼更是连固定的靶子都射不中。”
胤禛忙道:“是儿臣失职,没有教导好两个孩子。”
“朕已安排了胤禧教弘历、弘昼。”康熙说着笑起来,“你家那俩小子,比你小时候会来事,俩人对着胤禧一口一个‘师父’,人家胤禧自然是要倾囊相授了。”胤禧生在康熙五十年正月,比弘历大八个月,弘历却知道要对师父恭敬,捧得小胤禧得意的不行,对俩徒弟格外有耐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