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酒店自助餐廳吃早餐,看見沈如皎一個人坐著,本想過去跟她一起,詹雨熙師姐喊住了她,ldquo之妧,這裡!rdquo
宋之妧只好作罷,拿了些雞蛋、甜豆花,與同門師兄師姐坐到了一起。
沈如皎比她們快一些坐到了車上,等宋之妧一行人吃完上去時,她身旁已經坐了一個女生,瞧著不像是中國人。坐在她旁邊手舞足蹈,不知道在討論些什麼,雖然沈如皎一如既往神色平靜,但聽到對方說到什麼,偶爾會露出讚許的神情。
擦肩而過時,宋之妧聽到兩人相談甚歡,甚至互加了微信。
想到自己與她初重逢時,要個微信還要耍點小心機,這個素不相識的人竟然一下就要到了,心裡很不平衡。輕輕撇了下嘴,宋之妧在詹雨熙身旁坐下。
會議於早上8點準時開始,首先由學會會長發表開幕致辭。從學會的創辦到如今的發展,從數學的分支到統計學獨立出來成為一級學科,言語中充滿了對後輩的深深期望。言辭懇切,讓人很難不動容。
宋之妧看著前排坐著的沈如皎,她亦在凝神聆聽前輩的發言,聽到動容處,也跟著大家一起鼓掌。
8點半開始由特邀專家作報告,第一位作報告的是京大的楊清教授,報告45分鐘。
報告完後,楊教授介紹下一位報告嘉賓,蘇大的張海林教授。宋之妧有些疑惑,張教授不是周三就去美國學術交流了嗎?怎麼此刻又介紹他?
下一秒,楊教授話鋒一轉,ldquo不過張教授現在人在美國,接下來由他的學生沈如皎博士作報告!歡迎!rdquo
全場譁然,她們接下來要報告的課題已然是國際前沿,是高維統計領域數十年的難題之一。雖然這篇報告的名稱用了ldquo猜想rdquo二字,但依然是突破。張海林竟然不親自報告,讓他的學生來講?
有些學者雖然對沈如皎有所耳聞,但聽說她要上台作這個報告還是眉頭一皺。
第十二章
聽見台下各專家的交頭接耳,迎著他們質疑的眼神,沈如皎面上依舊波瀾不驚,淡定從容地走上台去。
這一切都被宋之妧看在眼裡,不顧台下喧囂,她帶頭鼓起了掌。周圍的蘇大同學跟著她一起鼓掌,聲勢逐漸變大,隱隱蓋過了質疑聲。
沈如皎朝她們這邊看了一眼,眼角隱隱有笑意,將U盤插在筆記本上,打開PPT。
ldquo各位專家、教授、同學們,大家上午好。我是蘇大張海林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沈如皎。接下來,將由我來為大家作報告。rdquo
接下來她從容不迫地從Motivation開始講,這個思路是在劍橋大學聽講座時受了斯湯姆教授的啟發,一路順著想下去,但發現誤差比預期的更大,後面又參考了大量的前輩文獻,經歷了200多個日夜,38次推翻重來,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宋之妧認真聽著,表情凝重。
台下的專家也逐漸從交頭接耳轉為了認真聆聽,全場安靜,燈光集於她一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