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耀想了想,秦國相和其他太子黨的人不一樣,他身為國相,不僅大權在握,學生還遍布天下,極受文人追捧。
之前就說過,大莊很缺人才,有些官員私德有虧,看在他們能辦事的份上,皇帝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秦國相,可太能辦事了。
沈玉耀想,如果她是皇帝,她其實不願意讓秦國相下去,或者說,暫時不能動秦國相。
秦國相年紀不大,還正是辦事的時候,況且朝堂之中,找不到一個能力與名望可以頂替秦國相的人。
再說了,動了一大堆人,到時候血流成河,名聲肯定好聽不了,這個時候就很需要文人的口舌來洗一洗血腥。
不動秦國相,更有利於國家穩定。
「秦國相想要脫身,只需功過相抵即可。」
「他沒有功勞,只有罪名。」
「你舅舅身上有功,左州不好呆,國相的學生,可以輕易脫離那裡。」
沈珉玥恍然大悟,她發現自從她選擇和沈玉耀狼狽為奸,不是!是相親相愛後,她的格局被打開了。
之前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在沈玉耀這兒,都可以很好的解決。
「那我今日就去聯絡國相。」事不宜遲,沈珉玥想儘快動手。
「你不如去信一封,先問問你舅舅意下如何。」
「不問了,母妃說舅舅膽子小,若是問了,舅舅一定會百般推脫,我先去聯絡,待生米煮成熟飯,舅舅便不能拒絕了。」
沈珉玥一想到或許母妃很快就能對她笑笑,誇獎她做事周全,她就充滿動力,恨不得馬上就去辦。
沈玉耀也不攔著,甚至還給了她幾個人手,用來與秦國相聯繫。
沈玉耀是想運作一下,讓沈珉玥的舅舅到京城來做事。
和認為謝舒蠢笨的淑妃不同,沈玉耀認為謝舒是有些本事的。
在左州那個大染缸里,能保持初心的人很少,沈珉玥的舅舅謝舒不僅獨善其身,還坐穩了運糧官的位置,沒像石炳生那位族兄一樣被拉出來背鍋,本身就是一種大智慧了。
更不要說這些年,謝舒竟然一直記得杜高俊運出去的每一筆錢款糧食。
大智若愚,沈玉耀不覺得謝舒是真的一點兒本事都沒有。他只是不敢太冒頭,因為他與淑妃沒見過幾次面,甚至不是一母同胞。
謝家出事時,淑妃懷有身孕,聽說娘家沒了,動胎氣流產,其後十來年都沒有懷孕。
後來她聽說父母親人都已經死在流放之地,只有一個庶弟活著,還考過了童生,她才開始調養身子,隔年以三十一歲高齡,生下六公主。
謝舒在沈珉玥出生沒多久,就考入京城來,與淑妃見了一面,那是他們的第二次見面,第一次是在謝舒剛出生的時候。
沈玉耀選擇謝舒,就是因為他和淑妃母女利益捆綁,又沒有太多的感情,能跟沈珉玥一起,老老實實給她辦事。
兩人又聊了幾句沒什麼營養的話,就各自分開了,沈玉耀繼續往鳳儀宮走,沈珉玥則去跟秦國相合作。
沈玉耀本以為她會和淑妃母女一樣,被拒之門外,沒想到她到的時候很湊巧,皇后醒了!
她鬧著想出去,守在鳳儀宮外的禁軍得了命令,不敢放她,但皇后是皇帝的髮妻,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在沒有廢后的時候,對她過於不敬,禁足也不能直接下令。
沒有明確的命令,禁軍的阻攔就沒什麼底氣。
兩邊僵持不下時,沈玉耀到了。
一見到沈玉耀,禁軍那邊為首的禁衛便眼睛一亮。
這不是他們元統領的表妹嘛!
在可怕的後宮能遇上一個認識的人是多麼的不容易,那禁衛簡直要哭了,他不求元統領的表妹可以幫他忙,他只求元統領的表妹可以給他們禁軍做個見證。
人要是跑了,那真不能怪他們禁軍無能,是皇后的人硬要走!
結果禁衛還沒開口,帶著太監與禁軍對峙的宮女就眼睛一亮,大聲喊:「奴婢見過玉陽公主!玉陽公主,您是來探望娘娘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