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人額頭冒汗嘴唇發白。
一個個都不省心。
「看來這春貸廢除的非常及時,如果再不廢除,誰也不知道戶部到底會虧多少銀子,現在大莊還沒有富裕到,可以將銀子亂灑的地步,你們說對吧?」
「太女說的極是,春貸不僅讓朝廷入不敷出,還讓不少百姓背上了半輩子都無法償還的債務,實在是害人不淺,一舉廢除春貸,乃是順應天命,民心所向。」
「郭侍郎說的對啊。」
「太女此舉大善。」
一個人起頭,一群人附和,沈玉耀挺滿意這些官員滑跪的姿勢,心情都好了些。
她最後目光落在了戶部侍郎郭百靈身上。
這是一個說話很好聽的年輕官員,聽說因為他母親生下他時,有百靈鳥高聲鳴叫,所以他就叫郭百靈了。
他出身於西北,若不是開了西北互市,他沒有上位的機會。
所以他對力主開西北互市的沈玉耀印象極佳,不止一次向著沈玉耀說話,頗有些忠心於沈玉耀,要成為沈玉耀鐵黨的意思。
郭百靈硬是靠著對沈玉耀的熱情,將自己一個純臣,變成了沈玉耀的手下。
聽說有不少朝臣私下對他的諂媚行徑十分不齒,認為他簡直有辱朝廷尊嚴,果然是小門小戶出身的寒門子弟,上不得台面。
但是沈玉耀很欣賞他,覺得這人能屈能伸,口才極佳,挺不錯的。
關鍵是出身不高,更能體恤民情,曾在草原上遊蕩過,會外族語言,對整個西北非常熟悉。
沈玉耀實在是饞草原上的高頭大馬,饞外國的高產種子,甚至還有各種各樣的資源。
她必須找個能擔當大任的外交人才,郭百靈是首選,他是個好外交苗子。
「既然如此,此事便徹底定下,日後朝堂之上不必再議,我們說說新港之事吧。」
朝堂的節奏又回歸了正常,鬧事者紛紛捲起尾巴做人,不再折騰。
但真的不折騰了嗎?
下朝之後,沈玉耀沒有去紫微宮,而是回了東宮。
這兩天皇帝身體不適,上午幾乎都在治療,那位夏春秋小太醫,叫來了他妹妹夏春月一同看診,兩人聯手,才能穩定住皇帝的病情。
但也不過是拖日子罷了,只看他們的醫術能拖幾日。
沈玉耀將去紫微宮的行程安排到了下午,上午就直接回東宮處理政務。
回到東宮,沈玉耀先看了新的情報。
有關來往秦府的人員名單,以及於府名單的。
「秦府還挺熱鬧,倒是於府這邊,這幾天有些冷清啊。」
沈玉耀放下小冊子,對現在的情況並不意外。
於三守在一旁,聞言問道:「殿下早就知道,他們不可能成功?」
當初這些人剛有異動的時候,於三還想過乾脆斬盡殺絕,將石炳生給殺了,那樣於數等人就不可能再折騰了,因為他們的目標人物死了。
是沈玉耀說,沒必要如此做。
現在看來,真的沒有必要。
那些人鬧事的時候,一副對石炳生忠心耿耿的模樣,結果發現沒辦法撈石炳生一把,甚至還可能將自己拉入漩渦後,一個個避嫌避的比誰都快。
「官場上哪兒有真情實感的擁護,多的是為利而往,為利而散。」
沈玉耀說罷,想起件事來,「今日女子學堂如何?」
因為楊青還沒有到京城,所以楊可卿的事情暫時還沒有定下,女子學堂這兩日乾脆就直接放假了。
反正沈珉玥將那個老師扔出去後,也沒找到新的老師,這段時間放個假,剛好去找新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