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耀也有此意,想要開通古城那邊的互市,佛國身為西域諸國中影響力較大的一個國家,還是很有必要交好,以期實現共贏局面的。
但是佛國不想跟任何國家共贏,他們只想吃獨食。
佛國中的大商人都是佛寺出身,他們做生意的範圍也被規定在「僧人」這個身份上,也就是說,想要跟佛國的商人互有往來,首選要先剃個光頭。
沈玉耀在了解到這個聽上去很莫名其妙的規矩後,直接露出疑惑表情。
佛國如此做,這麼多年都沒有其他國家的人表示不同意嗎?一個國家,難道可以完全獨立於其他國家存在嗎?
事實證明是可以的,現在是農耕社會,不是後期的全球化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過緊密,導致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很不緊密。
別說一個國家獨立於其他國家存在了,就是一個村子,只要能實現自給自足,餓不死,就能成為一國之中獨立的存在。
佛國比一個村子大多了,他們不光有錢,還有思想武器。
靠著他們口中的佛,還有這種聽上去就很離譜的政策,這麼多年來,他們忽悠瘸了不少小國的商人,那些商人不光舉家投奔佛國,投身佛門,還將全部身家捐贈出去,為佛寺盡職盡責的斂財。
為的是修來世能托生大富大貴之家。
果然人不能搞迷信,沈玉耀了解越多,對這個國家有關的一切越無語。
正是因為這種無語,讓沈玉耀下定決心不能看著佛國做大。
即便是進入現代,宗教武器依舊十分給力,這得益於世界未知的東西太多,而人學到的知識太少,於是無知者就會對一切未知保持敬畏之心。
那是對神靈原始的崇拜。
佛國如果做大,思想傳入中原,已經在操控人心上鍛鍊多年的手段普一用到中原人身上,沒幾個人能保持理智。
沈玉耀可不想等之後將刀對準自己的子民。
而且佛國的人,不是說他們的佛無所不能嗎?那就看看等廟宇被搗毀,虔誠的信徒死去,他們的佛會不會跳出來拯救他們。
沈玉耀是個現代人,她對這些神仙從來是有事就求求,沒事完全不管的狀態。
靈驗她就信,不靈驗她就不信,不能因為神仙,擾亂她原本的人生軌跡。
任何事情都需要適可而止,過度便會不美,沈玉耀希望佛國那些人能想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他們不明白,那就用手中的刀劍,教會他們!
沈玉耀要對佛國動手的消息,很快就傳出宮去。
有人振奮不已,在茶樓酒肆痛斥佛國將柳暗花帶入中原,圖謀不軌,有人則憂心忡忡,覺得沈玉耀上位之後,邊關已經有了一場大型戰事。
再來一場,對國庫的壓力很重。
而且連續兩次,那是窮兵黷武,乃是不祥之兆啊!
兩種思想在民間開始爭鬥,懼怕戰事的人,想要打仗的人與作壁上觀者各執一詞,熱鬧極了。
第117章
關於沈玉耀要向佛國開戰的消息,反應最大的並不是民間關心政事的百姓,也不是即將要領兵出征的將領,而是身在後宮的太皇太后。
這位太皇太后在沈玉耀登基後,一直表現的非常安分,她的丈夫、兒子,同時代的人,幾乎都死了,她在這個世界上活的很孤獨。
唯一的依託,就是她曾經的兒子,那個同樣是從她肚子裡出生的孩子,她曾經寄予厚望的孩子。
那個孩子在佛國。
太皇太后知道這件事,佛國距離大莊有一段距離,而且兩國之間向來安然無事,不管是民間還是朝廷,都沒有什麼往來。
所以太皇太后以為,這輩子她可能都不會再聽到有關普樂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