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叫額娘繼續在宮裡待著,說不定還要惹出什麼麻煩,那才是真正壞了額娘與四哥的母子情分!」
「去皇陵之前,我會多請一些名醫跟隨……」
「朕不同意!」胤禛冷著臉站起身。
「你既自己選擇要被幽禁,朕不攔著你,可不能叫額娘陪著你受罪,在小湯山附近建一座行宮便是,你陪著額娘好好靜養。」
「待得額娘恢復了清明,朕也好以侍疾之功,免了你的罪過。」
雖然胤禛對太后沒什麼母子情分,允禵任性了些,卻沒做過什麼大的錯事,他還是想拉親弟弟一把。
所以無論如何,明面上他不能跟太后決裂。
大清以孝治國,哪怕是愚孝,私下裡都清楚怎麼回事兒,不怕再有人鑽空子。
若叫太后去皇陵,御史要折騰不說,為君之道的『仁』字,只怕就跟胤禛再也沒關係了。
天底下大部分的有志之士,都不會選擇效忠一個冷心冷情的皇帝。
怕允禵鑽牛角尖,胤禛重重提醒他,「你在上書房學了那麼多,皇阿瑪和那些閣老們花費大量的心力栽培你,你就忍心辜負了皇阿瑪的慈父心腸,浪費你這身本事嗎?」
允禵叫胤禛這話說的眼淚直往下掉,他抱著腦袋哭得不能自已。
「皇兄你不懂,如果我還有起復之日,額娘的心結永遠都解除不了。」
他咬咬牙,甚至將太后和他自己遇到高僧的事兒都說了,低著頭渾身蕭索。
「我現在才慢慢察覺,那高僧說的該是四哥你,是我先前沒能參透。」
「額娘強求了『禎』字給我,成了她心頭解不開的結,唯有遠離朝堂,與世隔絕,額娘才有清明的機會啊!」
允禵這番話,把胤禛都給說得不知該說什麼了,心裡的荒謬之感越來越重。
額娘就因為一個只知道讀音的『貞』字,覺得他搶了老十四的前程?
他的名字是皇阿瑪起的,『胤禎』這名字是太后求來的,她到底是如何在信天命的同時,又偏生出人定勝天的野望呢?
他難道不是她十月懷胎生出來的嗎?
見胤禛渾身越來越冷,康熙淡淡掃他一眼,終於理解烏雅氏能瘋到這種程度的緣由,竟也有點信起了天命。
四十二年之前,他從沒考慮過胤礽之外的兒子會繼承他的皇位。
可他也不否認,自己和胤礽之間的矛盾,隨著索額圖的挑撥和其他幾個走上朝堂,變得越來越深。
真到圖窮匕見那日,自己愈發老邁,胤礽愈發強盛,威脅皇權,導致朝堂不穩,控制不住的時候康熙知道自己會廢太子。
如果胤礽被廢,老四依然是他的首選。
不是沒有更優秀的兒子。
只是他除鰲拜,平三藩,三征準噶爾後,江山已趨近於穩固。
可八旗子弟的弊病卻愈發明顯,滿漢矛盾始終不減,戰亂叫百姓們疲憊不堪,正該休養生息的時候,老四的性子適合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