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種地里刨食的農民,一年也就能攢下一兩百塊錢。
第33章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顧建國和韓德義不是沒有見過世面的人,他們當兵的時候見識的人和事都不少,但就是當初在部隊,首長的家屬也沒有花將近兩個月的津貼買件衣服的。
兩人又看了眼小青年那件「麵包服」,不由得在心裡嘖了一聲,換做他們是怎麼都不會買這麼貴的衣服的。
顧建國此刻也打消了賣羽絨服的打算,太貴了,有幾個人跟這個小青年一樣這麼捨得的?
三人又聊了一會兒就各自睡下了。顧建國沒有睡著,今天下午在栗州各處轉了轉,他發現社會跟之前真的不一樣了。
火車站出現了很多做小生意的,如賣茶葉蛋的,賣水的,甚至還有賣衣服鞋子的。街上還出現了私人的小飯館,電影院門口還有很多賣零嘴的。
街上還有不少像在火車上看到的那幾個小青年一樣的穿著,他現在知道了那種像喇叭一樣的褲子,叫喇叭褲,是現在最流行的。
還有隔壁床位的那個記者,一件衣服就五十多塊錢。
這一切都讓他覺得自己是井底之蛙,南方應該更繁華吧!
這一刻,他堅定了去南方的信心。
韓德義一樣沒睡著,他跟顧建國一樣,想著這一天的經歷,心裡有一股子勁兒想要衝出來。
顧建國和韓德義幾乎一晚上沒睡,回想過去,看現在,也憧憬未來。
第二天兩人早早起了床,洗漱後又就著熱水啃了幾口烙餅,吃了兩個雞蛋就又出去逛了。
其實在外邊吃個早餐也就幾毛錢,但幾毛錢對於他們來說也是能省則省。一個大男人沒有什麼苦吃不了的。他們怕的不是吃苦,而是即使吃了苦也不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兩人又在栗州市各處轉了轉,然後就買票回家。坐在火車上,韓德義嘆口氣跟顧建國說:「出來了才知道自己以前有多無知,才知道別人都是怎麼奮鬥的。」
顧建國也慨嘆,他們在部隊的時候,就被教育為了國家和人民艱苦奮鬥。退役後,他們也知道要奮鬥,為了家人奮鬥。
可奮鬥的方向和方法不對,到頭來跟沒有奮鬥一樣。
「還是得讓孩子上學,」顧建國道:「你看看那個記者,大學畢業在報社工作,不用干體力活又體面。」
再想想自家的一敏和二慧,即使他疼她們不讓她們乾重活,但她們一樣要下地、風吹日曬。人不能比,一比就覺得自己這個父親做的不合格。
「回去後就準備去南方吧,」顧建國握著拳頭道:「去南方走一趟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