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堅白沒有做過生意,不能沒有理解這個抽成是什麼意思,但顧建國卻是眼睛一亮。他雖然對書籍出版不熟悉,但直覺告訴他抽成絕對比一次性拿稿費划算。
「抽成的意思是,假如我的書定價三元一本,出版社賣出去一本書,我抽的提成,也就是一本書我拿四毛五分錢的提成。」顧思晴跟郁堅白解釋道。
「版稅?你的意思是這個嗎?」郁堅白道。
版稅在新華國成立以前是有的,就像的時候很多作家都是靠版稅和稿酬為生的。但是新華國成立後,就沒有了版稅制度,作家的收入也只有稿酬。
不過,現在改革開放了,也不是不可以恢復版稅制度,但這應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按顧思晴的說法,版稅15,一本書抽四毛五的提成,賣出去六七千也就夠三千塊了。而且據他估計,《誰的童年不煩惱》絕對賣出去的更多。
但出版社的人又不傻,怎麼會用這種方式給她結算?
顧思晴也知道這是個難題,但事情都沒有絕對,談了才知道能不能成。她說:「我們跟出版社的人見了後再說吧。」
「好,」郁堅白道:「我跟京都人民出版社的王主任約好了,我們現在過去就行。你有什麼要求,到時候當面跟他談。」
這樣說好了,三人一起去京都人民出版社。郁堅白對這裡很熟悉,到了後直接去了王主任辦公室。
王成季四十多歲,帶著一個黑框眼鏡,表情很嚴肅。見到郁堅白他的臉上也沒有笑容,讓他們坐下後,他道:「《誰的童年不煩惱》如果你們確定在我們出版社出版的話,現在就可以走程序。」
他的口氣很嚴肅,顧思晴三人又存了別的心思,房間裡有一瞬間安靜的空氣靜止了一樣。
王成季似乎沒有感覺到氣氛的不對勁,過了一會兒他說:「千字三十已經是我能給出的最好價格了,你們就是找到社長,也是這個價格。」
他以為顧思晴他們想提價。
卻聽顧思晴道:「王主任,我想用另一種方式結算。」
王成季目光投向顧思晴,他聽郁堅白說過,《誰的童年不煩惱》的作者是個不到十歲的孩子,剛才見了顧思晴,他感覺到了這孩子與眾不同。沉穩的很。
現在他覺得,這孩子不僅沉穩,膽子也不小。他面癱,常年沒個笑模樣,就是他自己家孩子都害怕他。
但是這小孩兒不僅沒有害怕他,還跟他說想用另外一種方式結算稿酬。結算稿酬的方式只有一種,她還想用什麼方式結算?
「我們的結算方式只有這一種。」王成季道,語氣不容置疑。=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