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肆意》開篇講的就是校園霸凌,顧思晴很細緻的描寫了被霸凌者的心理以及霸凌造成的後果。很好的引起了讀者的共鳴,所以很多讀者來信談霸凌事件。
看著這些信件,顧思晴心情有些沉重。前世,校園霸凌引起了很多悲劇後才被社會和有關部門重視。
今生,她不收到這些信還好,但收到了這些信她不能當做看不到。拿著那些信她跟韓正平說:「我想給有關部門寫封信,關於校園霸凌的。」
韓正平拿著那些信看,然後道:「你想寫就寫吧,但有可能他們不會重視。」
「寫了我心安。」
顧思晴明白,她只是一個初中生,雖然出了一本書,但知名度並不是很大,她的信不會引起有些人的注意。
「我跟我爸和二姐商量下,把信給俊哥父親,我能做到的也只有這個了。」顧思晴嘆氣道。
這種社會性事件,不是一個人兩個人一時半會兒能改變的。
「好,我支持你。」韓正平道。
兩人商量好,顧思晴開始寫信。她以作者粘豆包的身份寫的封信,還把撿了幾封讀者的信,打算到時候一起交上去。
然後她跟家裡說這件事,因為顧三靜經歷過霸凌事件,雖然當時顧三靜反擊回去了,但要是沒有反擊呢?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呢。
所以,顧建國他們都同意顧思晴做這件事情。然後顧思晴就把她寫的信,和讀者的來信給了顧建國。
第二天,顧建國就騎著自行車去了政府辦公大院,在門口登記後進去了。他沒有見張景同,把信給了秘書李言。
李言摸了摸厚實的信,笑著把顧建國送到了大門口,然後把大大的信封給了張景同。
張景同見是顧家小四寫的信,神情微愣。打開大信封,就見裡面是好幾封信。他拿出顧思晴的信打開仔細看,越看臉色越凝重。
看完顧思晴的信,他又看了那幾封讀者的信。然後他靠在椅背上沉思…
他以前從沒有關注過學校霸凌這種事情,國家教育耽誤了多年,現在在大力恢復、改革教育,但都沒有注意到校園霸凌這種事。
作為一方官員,他能想到的不僅僅是顧思晴信上寫的那些,他想的更多更深遠。
但他即使主管一方,但這種社會性問題他也沒辦法解決。這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
思考了一會兒,他把李言叫了過來,吩咐道:「跟華國日報協調下,讓他們把這封信登在報紙上。」
他把顧思晴的信遞給李言,又道:「讓教育局的局長明天來見我。」
一個星期後,華國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顧思晴的信,下面還有報社編輯的相關評論,一時間引起了社會很多人的關注。
同時作者「粘豆包」也被更多人記住了,就連刊載《誰的青春不肆意》的雜誌都提高了不小的銷量,就是《誰的童年不煩惱》的銷量也提高了很多。
真是無心栽柳柳成蔭!
栗州這邊,教育部部長經過跟張景同的談話,也意識到了霸凌對青少年學生的影響,開始做一系列措施。
「別管作用大不大,總算有點作用。」顧思晴放學的時候,坐在韓正平自行車后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