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時夏說:「是該這樣,反正還有三年時間,我們寧願你考慮得久一點,也不希望你倉促決定後又後悔,這些網頁你保存一下,到時候回去自己好好對比,另外最好也深入了解一下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選一個讓你過得舒心的地方,等你出去後,錢不夠的話,我可以先借你,你出去後一開始住的地方,我哥應該也可以幫忙安排,後面就得靠你自己了。」
有寧時夏這話,寧丹潔更有勇氣選擇這條路了,至少有人幫忙,不用擔心在外面會流落街頭沒飯吃。
她告別寧時夏後,邊走回家邊算自己到時候要花多少錢,在讀書這三年裡,如果有賺錢的機會就儘量多賺點,可不能別人願意借錢給自己,就真的全都借別人的錢。
回家後,葉菁問她出門那麼久幹什麼去了,寧丹潔沒說自己出去找寧時夏,她決定以後明面上遠離寧時夏家,讓自己家人以為自己跟寧時夏疏遠,甚至不再來往了。
要不等她跑路,她父母發瘋認為是寧時夏幫著她跑的,再去找人家麻煩,纏上人家,那她可就是恩將仇報了。
寧丹潔面不改色地撒謊:「出去跟我高中同學聚了一下,以後大家都要各奔東西,很難再見面,總得好好道個別。」
聽到她這麼說,葉菁沒懷疑,最近縣城這些准大學生們三五成群聚會的不少。
只是又忍不住嘮叨:「你們只是畢業,又不是以後一輩子見不著,以前跟你玩得好的那些同學,不是有幾個考得不錯?現在維持聯繫的方法那麼多,你以後多跟人家聯絡聯絡感情,這些以後都是你的人脈。」
寧丹潔悄悄撇嘴,各自考上不同的學校,以後生活交際圈子都不一樣了,不一定還能有共同語言,除非特別特別好的朋友,不然聯絡又有什麼用呢?
人脈?能付出同等價值東西的人,才會互相成為人脈。
心裡不以為意,面上卻沒表現出來,只一副老實受教的樣子:「知道了,我沒忘記保存她們的聯繫方式。」
「這就對了,我從工業園那邊帶回來的手工有點多,剛好你放假沒事幹,幫我做點活,我最近一直反胃想吐,再不趕緊做完,耽誤工期又要扣錢了。」
寧丹潔應了一聲,走到放滿亂七八糟工具和材料的小桌前坐下,沉默而熟練地開始做手工活。
類似的手工活,她從小學時就開始做了,到現在已經做得很嫻熟,但手工費一分沒拿到過。
有時候她也會忍不住在心裡想,父母在自己身上花的錢,扣掉這麼多年自己給家裡做手工掙的錢,還剩多少?
不會他們還倒賺一些吧?
寧時夏跟寧丹潔道別後,回到縣城的家,沒看到有人在,給媽媽打電話,才知道他們去省城了。
趙如月這會兒正在蘇勝楠給她在公司附近安排的宿舍。
她住的這棟宿舍樓是公司自己買地,剛建成沒多久的樓。
一到六層是公司辦公的地方,再往上七到九層是公司的培訓和實操基地,九樓往上才是宿舍。
除了公司管理層,一般住的都是剛入職來省城培訓的新員工,新員工可以一直住到培訓期結束。
趙如月這間是固定給她住的,原本把家裡的產業全交給寧時秋管之後,趙如月打算跟寧紹明回鎮上養老來著。
她都想好了,把鎮上的廚子調到縣城,鎮上的餐飲店重新由她和寧紹明管。
每天九點半開門,把東西賣完就關門,在鎮上不管是到處溜達,找老朋友嘮嗑、約著出去旅遊,還是夫妻倆一起窩在家裡哪也不去,一起看電視、看電影、看書、玩手機、玩電腦、玩遊戲都行。
可惜他們退休似乎確實有點太早了,玩得好的同齡人幾乎都還在為孩子奮鬥房車,根本閒不下來。
趙如月只好又給自己找點事干。
剛好蘇勝楠這裡還在繼續往別的城市擴張業務,對員工的需求量依舊很大。
蘇勝楠知道寧時秋回國後,趙如月終於騰出手來了,趕忙來請她去公司幫忙。
於是趙如月就又做回了自己熟悉的工作之一:員工培訓。
這些年,她忙著工廠的事,但自己喜歡且擅長的維修也沒落下,偶爾也會回來給蘇勝楠公司的員工做幾個針對性培訓。
或者回自己那曾經的電子專營店,現在已經業務升級成營業廳兼手機專賣店的那兩家店,幫忙解決一些棘手的維修問題。
如今重新做回這個培訓工作,她仍舊遊刃有餘。
寧紹明不想離趙如月太遠,也在省城買了個小鋪面。
每天開張幾個小時,賣完東西就關門,回家做做飯、種種菜、打掃打掃衛生,然後每天雷打不動地去給趙如月送飯,日子過得也算愜意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