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他說得對嗎?」
崔司徒這番說辭倒也有些道理,打戰打的是軍隊的強弱,更是主帥的用兵,若主將不中用,再精銳的隊伍在他手上都發揮不出戰力。
「臣以為然。」
「臣也以為然。」
大部分人都覺得有道理。
「既然這樣,你們覺得該派誰去?」梁帝又問。
這……眾人一下卡了殼。
派誰去?
如今朝中大大小小的將領不少,能挑得起重任的沒幾個,最有威望的周紀,卻在聽到梁帝願意以割讓國土作為條件請求拓跋驍出兵後氣昏了過去,至今還沒甦醒。
眾人說不出來,梁帝便再把目光落回崔司徒身上,「崔望,這事既然是你提議的,你來告訴朕,你舉薦誰?」
崔司徒微不可覺地嘆了口氣,略顯蒼老的眼睛裡飛快閃過一絲失望。
他抬起眼皮,道:「涼州軍對付胡敵經驗豐富。」
啊?涼州?
眾人沒想到他竟提了涼州,表情一時都有些錯愕和擔憂,可仔細一想,確實只有涼州能有這個本事了。
梁帝的臉色完全僵硬住了。
涼州名義上雖歸屬大梁,但其實除了派過去監視張家的幾個文官,他對涼州根本沒有掌控力,涼州軍也從來不聽他這個皇帝的調遣,張氏一族更是驕橫,可以說,涼州是否要反,全在涼州侯一念之間。
此刻崔司徒提到涼州,梁帝第一反應是拒絕。
這時司馬維忽的開口了,「陛下,臣以為司徒此策甚是可行。」
梁帝看向他。
司馬維繼續道:「涼州是我大梁領土,涼州軍自然也是我大梁軍隊,涼州從匈奴手中奪回的城池自然就是我大梁的城池。」
他暗示得十分明顯了,讓涼州軍幫忙奪,到時再從涼州手裡要回來。
只是有個問題——屆時涼州侯不肯歸還該怎麼辦?
司馬維似猜透了梁帝的心思,又道:「陛下不如先封涼州侯長孫張延為護軍將軍,命他到趙將軍帳下聽令。」
這樣既可以叫張家為大梁賣命,又能以張延為人質保證涼州奪回的城池最後會還給梁國。
崔司徒皺皺眉,覺得這個條件有些不妥,涼州侯忠義,不該用這種手段,可不等他說話,梁帝卻已經站起身。
「好,此法不錯。」
「涼州侯會答應嗎?」有人不禁問。
司馬維胸有成竹,「當然會。」
皇帝被自身偏見蒙蔽覺得張氏一族擁兵自重,只有旁觀者才知道涼州這些年的付出,以及,涼州侯對大梁的感情。他可是追隨過太祖和昭文太子的,絕不會眼睜睜看著大梁被胡人亡國,所以,就算再憋屈,再憤怒,他還是會盡全力保全大梁。
定下決策,梁帝很快就擬了詔書加急送到趙卞和涼州侯手中。
趙卞看完,臉色變得鐵青。
梁帝狠狠斥責了他出兵不利,至今也沒從匈奴人手裡奪回城池。要是他再不打出點成績,回去後等待他的只會是罷職免官。
這點詔書上沒明說,但他知道會是這個下場。
總要有人承擔戰敗的後果。
不行,他必須得想辦法。
接著他又注意到另一道命令,讓涼州一起對抗匈奴,還叫張延到他帳下來聽令……
另一邊,張延收到詔書自然十分意外。
梁帝給他封了護軍將軍,分撥兩萬人馬給他抗擊匈奴。
他想了想,最終還是去了,他也希望殲滅匈奴人,奪回國土,報仇雪恨。
張延將涼州軍留給父親,孤身入營。
張乾道:「你要小心。」
張延點點頭,「父親不用擔心,我都知道。」
皇帝暫時還不敢要他性命,因他一條性命換來涼州的決裂並不是皇帝想看到的。
事情果然與張延猜得差不多,入了大營,趙卞對他態度頗為可親,當真十分痛快地交給他兩萬人馬。
趙卞拍拍他的肩,「你我都是大梁將士,我們本就該同仇敵愾共退胡敵方步辜負陛下深恩。」
涼州軍、梁軍、鮮卑軍三方聯手,很快對匈奴大軍發起了反攻。=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