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真是太好了!」石錦榮咚的一聲放下酒杯說道。
陳文勛也就罷了,後來他也沒少討好薛鳳麟,但薛鳳麟對他卻一直是愛搭不理,自己掙的盆滿缽滿,卻一點兒好處也沒能讓他粘上!
十月底的時候,朝廷果然傳來了聖旨,著薛鳳麟任砂州知府期間,管治砂州經濟發展成效卓越,百姓安居樂業。
故此特將他晉升為正四品順天府府丞,命其年後正式敘職上任。
早在這道聖旨下達之前,薛鳳麟便寫了書信遞交給二皇子,提到了舉薦信任知州之事。
故而隨著這道聖旨一起過來的,便是晉升砂州下屬郊縣的一名九品縣尉指令。
這九品縣尉姓黃,是普通鄉紳出身,科舉後被分派到了此地做縣尉,為人老實勤勉。只是因著出身不行,人又不會逢迎,多年來都只得一個九品縣尉的職務,半點都沒能晉升。
薛鳳麟接到聖旨以後,便派人將這黃縣尉給接到了砂州。
這黃縣尉已年過四十,沒想到自己竟然還能有晉升知州的一日,自是喜出望外,激動的滿臉紅光。
而陳文勛與石錦榮聽到這新任的知州竟然是黃縣尉,則是驚的掉了下巴!
要知道這黃縣尉之前算是他們的下峰,因著不會溜須拍馬,年年也是沒少被他們刁難。也就是薛鳳麟上任之後,境況才好了起來。
如今他上任知州,倒是讓他們拉攏都不知從何角度下手了!
待傍晚的時候,薛鳳麟宴請這黃縣尉回家吃飯,才向他說出了自己舉薦他升為知州一事。
黃縣尉回想起之前這薛知州曾特地叫了許多縣尉來府衙學習,對自己又格外關照。此事才明白原來那個時候薛鳳麟便有提拔自己升為知州的想法了!
「黃某多謝薛大人抬愛!薛大人的恩情,黃某此生不忘!」饒是黃縣尉是個不善拍馬之人,此時卻也是發自內心的感激薛鳳麟的舉薦之恩!
「不必多禮。」薛鳳麟對他說道:「砂州乃是我一番心血,能有如今的景象,我自是不能讓他壞在旁人手中。」
「我瞧你庶務上管理的頗為不錯,倒是很適合接任這砂州知州一職,此乃是你自己的本事。不過如今你既得了舉薦,晉升了砂州知州,就要珍惜這機會,好好管理砂州一地,切不可與陳文勛、石錦榮二位大人一般,只顧自身利益,不顧百姓社稷!」
為防止那陳文勛與石錦榮拉攏收買黃縣尉,薛鳳麟還特地點了他們的名字出來。
那黃縣尉聽了,果然抱拳說道:「薛大人放心,在下一向不齒與那等人同流合污!繼任砂州知州期間,必當一切以百姓社稷為先!」
……
十一月底,砂州知州府的門外,一排排箱籠被大包小包的運往了砂州碼頭。
今日薛鳳麟與沈宣二人就要準備回京了,這次他們準備還是直接從碼頭坐船出發,水路到達州後再坐車回京。
第124章
如今距沈宣懷孕已有四月,胎相已經坐穩了,倒是不怕路途顛簸。
不過為防路途顛簸,薛鳳麟還是命人在馬車上加了不少墊子,叫沈宣坐上去覺不出一絲不適。
為保沈宣路途平安,薛鳳麟請了李大夫沿路跟隨他們上京。
只是李大夫在砂州多年,一身家業都在砂州。無論薛鳳麟出再高的價格,都不願與他們長居京城。
因此這次薛鳳麟也便只得讓他先跟去京中,待找到了替換的醫生以後再將人護送回來。
沈宣他們來砂州時身上也並未帶許多東西。然而在砂州住了三年,回去的時候便是大箱小箱,光是抬擔子的工人就請了三十多個。
馬車行在路上,沈宣忽然聽到車外百姓嘈雜的喧鬧聲,似乎十分熱鬧。
沈宣有些好奇的掀開車簾,才發現去碼頭的方向一路兩邊竟然站滿了砂州百姓。
見沈宣掀開車簾,那些百姓們竟十分激動朝他們揮起手來。還有人高聲喊道:「知州大人和知州夫郎,你們一路平安!你們的恩義,砂州的百姓們永遠記得!」
「對!我們砂州百姓永遠不忘二位的恩情!」
……
這一頓呼喊,便有更多的人此起彼伏的跟風起來,一時間整個街道兩旁都是相送薛鳳麟與沈宣二人的砂州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