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興奮極了,信里儘是得意——說什麼那鐵錐槍有二十多斤,名師鍛造,斬遼人如刈麥。
每回沈娘子念信,阿桃總心驚肉跳,手裡的帕子都險些絞成爛布條了。
可是沈娘子卻微笑著仔細將信收好,她這個親親的阿姊倒還勸她:「阿桃,湘姐兒她是鴻鵠不是燕雀,讓她去吧。」
豆蔻一看她的神色便知曉她想道湘姐兒了,便決定說個高興的,忙岔開話頭:「那濟哥兒今年總要回來了吧?他外放淮南東路泰州也有三年整了,今年不是得回來述職?」
濟哥兒科考之路也算坎坷,秀才考了兩回、舉人考了兩回,進士考了三回,幸好官家每年都增科補錄,又有謝祁日日替他查漏補缺、批閱文章,還替他跟學士院的博士們要了往年科考的文章,掰碎了揉爛了讓濟哥兒精讀,他考進士才沒蹉跎到三十歲。
濟哥兒不是九哥兒這樣的天才,能考下來全靠勤勉踏實。
但他的前程卻比謝祁更好——官家明顯更喜歡他,哪怕他是只是同進士出身的第一百三十八名,也立刻將他外放到了以鹽業著稱、富得流油的泰州擔任海陵監監丞,監管六大鹽場。
這是極為有出息的事,他官職比九哥兒還高呢!
而且豆蔻還聽光顧沈記酒家的大鹽商酒後吹噓過,泰州的鹽商富可敵國,但他們每年給海陵監的大人們孝敬銀兩都要花費萬兩之多。聽得豆蔻咂舌不已——大宋全國鹽政收稅也不過兩千萬貫。
將這樣的肥水衙門交託給了濟哥兒,官家還不喜愛他嗎?不過豆蔻總覺著官家是愛屋及烏——官家不止一次在人前誇讚沈家阿姊了,還說沈家阿姊那麼厲害,弟妹想必也不差。
但豆蔻和阿桃都不知曉的是,官家每年都能收到濟哥兒從泰州秘密送回的十萬雪花銀。他將濟哥兒放到泰州,便是看重他這份老實踏實的勁,料定他不是個貪官料子,果然。
濟哥兒倒成了他在泰州收錢的錢袋子了。
聽豆蔻提起濟哥兒,阿桃更是長嘆一聲:「濟哥兒已寫家信回來了,說是楚州鹽案發了。楚州的海陵監監丞竟與鹽商勾結私吞倒賣鹽倉里的官鹽三萬石,被官家判了斬監候,如今楚州的新任監使還未到任,官家下旨由他兼任一段時日,為這個強壓在肩上的爛攤子,他忙得頭都快禿了,也回不來了。」
豆蔻:「……」她真是哪壺不開偏提哪壺。
兩人說得正起勁,毒日頭已落下去時,沈渺倒坐著紅騾車從外頭回來了。騾子脖上的銅鈴叮噹響過巷子口,還驚醒了在桂樹下打盹的鬍鬚斑白的老黃狗——追風老了,已從農場退休,回家來了。
追風豎耳辨得是自家車轍聲,又嗅到了沈渺的味道,步履蹣跚地跑出來,奮力地沖漸行漸近的騾車搖著尾巴。
「追風啊,你耳朵真靈。」沈渺笑著跳下車來,俯身揉了揉它的大腦袋,「晚間包羊肉三鮮餃子,我做幾個不放鹽的,專門給你吃啊。」追風汪了汪,吐著舌頭,跟在沈渺腿邊走。
「娘子回來了,今兒包餃子麼?唐二還以為您必要做蹄花湯呢,都使喚兒子去街上買豬蹄去了。」阿桃也忙站起來幫忙,笑著把車轅從騾子身上卸下來,又疼愛地摸了摸騾子的腦袋——這隻騾子是十一郎和古大郎家的駑馬生的,古大郎當初果然沒騙人,十一郎是最好的驢子,配出來的騾子各個都是健壯的紅騾。
沈渺笑道:「餃子也包,嘉佑愛吃。當然,『金榜題名』也不可少。」沈家的孩子只要赴考的,她都給做豬蹄吃,都成了沈家的傳統了。
阿桃聽見嘉佑的名字便歡喜,拉著豆蔻跟著進來,準備幫忙做飯,又忙問道:「嘉佑怎麼沒跟娘子來?」
「今兒我太忙了,嘉佑、舒和便讓九哥兒抱去學士院玩了。」沈渺語氣溫柔地說著進了灶房,「他倆自小便黏九哥兒,從不黏我。」
阿桃幫沈渺取來布帶綁袖子,折袖子時也不禁笑道:「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世上哪兒還有九哥兒這樣細緻入微的爹爹啊?嘉佑兄妹倆自打從娘子肚子裡出來,便是九哥兒親力親為。」
謝祁與沈渺只有一子一女,子謝嘉佑,女謝舒和,如今嘉佑才五歲,舒和剛三歲,一雙兒女,除了名字是沈渺翻書取得——她希望兩個孩子福壽綿延、一生順遂安康,所以都取得吉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