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烏雅氏第一個親自撫養的孩子,她自然是看的如眼珠子一般金貴。
「我罰了他們每個人三個月的月錢,另外每人十下手板。再看不好阿哥,以後有什麼事情不向我匯報,我就就直接回了貴妃攆出去。
我才不管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奶沒奶過阿哥,只要伺候不好二哥通通都給我滾。」
舒寧聽著烏雅氏對那些奶娘、嬤嬤們的做法非常的不認同。
或許就是因為烏雅氏一般情況下都對底下的奶娘嬤嬤們十分的嚴苛,所以這些奶娘們才不敢將阿哥的真實情況稟告給烏雅氏,害怕引來烏雅氏的責罰。
而且是動不動就罰錢打手,真的不是個什麼好的做法。舒寧從來都是不覺得體罰對於這些年級大的嬤嬤們有什麼用的。
對那些剛來的宮女太監們,或許是有用的,但這些在宮裡混了一輩子的人,體罰只是恥辱性質的,罰錢才是有效一點的辦法。
只是罰錢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這一下把所有人都罰了,甚至都沒有分主次,實在也是不合適的。
做錯了的人,這次沒有查出來,只會慶幸烏鴉是不夠眼明心亮,罰的不夠重,以後照顧阿哥更加的不盡心。
舒寧當時對呂奶娘的確是殺雞儆猴,但呂奶娘也的確是照顧孩子不夠盡心,損傷阿哥身體的事情,她都不能第一時間阻止,就該被直接攆出去,而不是僅僅只是罰錢了事。
但對於那些勤勤懇懇的在伺候阿哥的人,忽然之間被連坐,只會覺得委屈,本來伺候皇子應該是一個好差事的,如今卻不那麼好了。
清朝對奶娘嬤嬤們其實是很優待的,奶娘的孩子甚至都可以被免選,就是因為這個時候的清朝,實際上是承認奶娘和被和被撫育的孩子之間的一種母子關係的。
但這麼好的差事,卻被烏雅氏頻頻責罰,誰人來宮裡當差,也不是為了這個的呀。賞與罰不夠分明,以後必然會有禍端。
於是舒寧就勸她:「要不姐姐還是再仔細找找,找出那個真正的沒有關窗戶的人。尤其是那天晚上值夜的奶媽和嬤嬤。既然是她們陪伴著阿哥,那沒有關窗戶,不管是誰辦的事情,到最後都有她們沒有及時的檢查門窗的責任。」
烏雅氏聽到了舒寧這話,頓時覺得恍然大悟,然後對著舒寧說:「妹妹說的對,我這就再罰當時值夜的嬤嬤十下手板。」
舒寧對這個懲罰有些無奈,怎麼烏雅氏就這麼喜歡打人手板嗎?其實她更想的直接把這兩個嬤嬤攆出去,其他人才會真正害怕,怎麼說,犯了錯的嬤嬤也不能伺候阿哥了,失去了這份好差事,以後就只剩苦差事了。
但既然烏雅氏還是沒有這個心思,舒寧也不可能真的勸她這樣做,畢竟這樣做對名聲還是有所損害的,舒寧不在乎,但烏雅氏不一定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