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水川之戰後,張元又建議西夏出兵渭州伺機攻打長安,李元昊那句「朕當親臨渭水直據長安」的說辭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之後倆人狼狽為奸策劃了定川寨之戰,西夏大軍深入渭州境內,好在大宋這次有所準備,直接將入境的西夏大軍全殲,這才讓那個張元逐漸被李元昊疏遠。
那個張元也的確有能力,要是李元昊按照他的建議攻取漢地令漢人守之,不和大宋議和繼續打,要麽西夏財政撐不住,要麽大宋被西夏撕下一大塊肉。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後者的可能要更大些。
幸好那家夥後來死在了西夏,不然他們說什麽也得把人抓回來血祭當年好水川之戰中陣亡的將士。
蘇景殊搖頭,「所以說只有才華還是不行,人品不好說什麽都白搭。」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這種有本事還壞的人殺傷力最大。
大宋對讀書人的教育已經很下勁兒,讀書人從小學的就是忠君愛國,但是依舊擋不住有些人天生壞種。
也是前些年大宋在外交上太軟弱,這才讓周邊的鄰居那麽囂張。
還好都過去了。
……
一連多日,貢院裡的閱卷官都在加班加點的幹活,入選的三百多份試卷選出來,接下來就是排名。
按照以往的經驗,名次越靠前閱卷官們爭議越大,這一場也不例外。
近二十個閱卷官吵的面紅耳赤不可開交,一個人一個意見,每個人都有看好的榜首人選。
能競爭榜首的只有那麽幾份,吵不出結果就投票選擇,他們那麽多人,總不能幾份試卷的票數也都一樣。
主考官馮京按著他看重的試卷,穩重了那麽多天終於露出了本性,拿著看好的答卷拍桌,「本官是主考官!本官說了算!這份是榜首!」
其他人:……
那什麽,本來就是那份得票最多,馮大人沒必要如此作態。
第110章
*
春闈主考官的正式官名為知禮部貢舉,其他副考官閱卷官都是權同知貢舉,聽名字就能聽出區別。
馮大人成功將他看中的試卷點為省元,鄭重其事的將排名寫在卷上,然後美滋滋的欣賞裡面的策論。
這般錦繡文章,合該要點為省元。
至於試卷的主人是誰,那不重要。
是那位被旁邊幾個家夥寄予厚望的蘇子安很好,大宋可能會迎來最年輕的三元及第,不是蘇子安也沒什麽,只要文章寫的好,誰都沒法說他取士不公平。
嗨呀,真不錯,不愧是他選出來的第一名。
雖然春闈考試中所有選出來的都是天子門生,和主考官沒什麽關係,但是怎麽說也有考官門生的情誼,這一點是怎麽都抹不掉的。
哪個主考官不想點出幾個曠世逸才出來,都得看運氣。
他的運氣果真是極好的,考試順利,姻緣順利,官場順利,當上春闈主考官為國選材也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