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趙啊,你能不能教我,怎麼在知否APP上給人發消息啊?我想問問他這個問題。」
對面的小趙極其熱情地回復了吳超美,兩個人忙活了十幾分鐘,終於發了私信出去。
對話結束之前,小趙忍不住又問了一遍:「吳女士,此前問過您的那檔綜藝,您再考慮考慮吧?」
「雖然是請您做點評嘉賓,但是咱們這節目沒有劇本,您可以暢所欲言!」
吳超美習慣性地又要拒絕,可是就在手指要鬆開的時候,她又點了取消。
她是不是,也該為此做出點努力了?
滿頭銀髮的吳女士想起了當年下鄉時候,每天都背誦的語錄。
「……過去的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
團結真正的朋友,攻擊真正的敵人。
她的敵人是誰呢?
不是生意比她更好的飯店酒樓,不是手藝比她更好的其他廚師。
是那些搗鼓出奇怪又危害健康添加劑的人,是那些用料理包預製菜卻賣出了現炒價格的人,是用重味高糖掩蓋原材料不新鮮的人。
是讓這個市場崩盤,讓大家嘗到好吃的第一反應是「加了不該加的東西」,不信任店家的人。
對面的小趙看著聊天窗口上面顯示著「正在輸入中」,他有點緊張地屏住呼吸等著。
很快,對面發過來了一條語音。
小趙有點緊張!
他深呼吸,甚至不敢直接聽語音,而是點開了轉文字。
「可以,我考慮考慮,你把具體的行程發給我一份我看看。」
居然是同意了!
小趙有點驚喜,他一邊把這個進展通知給組長,一邊聯想著剛剛的事情。
那道雞粥到底是什麼呢?
為什麼之前不論如何都請不動的吳超美女士,這次突然就轉變主意了?
不光是小趙一個人在考慮雞粥到底是什麼,與此同時,不論是陳苒粉絲群還是老餮群,大家都被一道雞粥攪得口舌生津。
作為食評家,王釗山第一時間寫了一篇長長的評論發了出去。
這篇食評的名字是《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作為在圈子裡有點名氣的食評家,王釗山的微博還是小有點名氣的。
不過,在短視頻橫行的年代,他很少寫這種純文字的長評論了。畢竟,用視頻來體現、讓食客看見他臉上表情,會更生動更形象。
漲粉也更快。
可是這道雞粥就不一樣了。
作為一道外在與內蘊反差極大的美食,用視頻完全表現不出這道菜品的強大之處。
就像是他拍給常念的視頻一樣,不管怎麼看,都只能看出這是一道白粥。
這樣的菜品,必須要用文字才能形容出它的極致美味。
只不過,回憶雞粥味道寫評論的過程,真的是太讓人絕望了。
王釗山熬到凌晨五點,才終於寫完了這篇評論。而在這個過程中,他面前擺著一碗白粥一碗雞湯,反覆回憶著揣摩著當時的味道。
窗外還是黑沉沉的夜,可是王釗山卻一點也不困。
他曾經聽比他大上二十歲的常念女士提起當年那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年代,提起當年的各種大師,提起對他們對廚藝永不停止的追求。
但他感受得並不真切。
過去做食評家的十幾年裡,老實說,他去評過的網紅餐廳可比老字號多太多了。大部分美食都是好吃的,但是文化?他並沒有感覺到。
可是,常念女士數次的欲言又止,在這一碗雞粥里,讓他全都品嘗出來了。
過去他每次說起美食文化的時候,都覺得這詞說著心虛。
口腹之慾罷了,扣上個文化的帽子,是不是太虛了?
可是這一碗勾連了時空,讓他覺得自己仿佛坐在千年前的雞粥,真真切切地讓他察覺到了這種力量。
也是這個獨特的民族,蘊藏在血脈里的力量。
終於把食評發出去,王釗山忍耐再三,盯著手機一直熬到早上六點。
六點了,鬼屋那老闆……也應該起床了吧?
被王釗山一個電話叫醒的許如意有點懵了,她看向窗外的天色,語氣裡帶著點不可置信。
她開的可是鬼屋啊!至少下午才是營業時間吧?
「你早上六點給我打電話問我鬼屋什麼時候重新營業?」
她也是有起床氣的好不好!
聽著對方語氣里的懇求,許如意帶著一絲快意。
「別想了!林薇廚師的合同昨天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