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讓你辦的事情如何了?」一見面,李裹兒便有些不耐煩的問道。
「你是說,讓傳奇的殺手去刺殺慕容桓,還是由派去的使者逼令慕容桓自殺?」
「反正不管是哪一種,只要她死了就行。」
崔湜笑了笑,答道:
「臣聽說,安西節度使已帶著四萬唐軍凱旋而歸了!」
「怎麼可能?」李裹兒氣得一下子便站了起來,也許是動作過大,牽動了已然高高隆起了腹部,此時此刻,她似乎連這個孩子都十分厭煩起來,「她怎麼還會活著,那本宮派去的使者呢?」
「公主,是凱旋而歸,所以使者什麼的不重要了,公主最好是希望那使者已被殺掉,否則若是反咬起公主來,那將會對公主十分不利。」
「哼,父皇倒不會因為一個使者怪罪於本宮,但這麼大的事,你怎麼才告知本宮,你又是怎麼得知消息的?」
「捷報已從安西傳來,臣現任中書門下同平章事,手底下也有一套情報網,自然知曉此事。」
「那你說怎麼辦?她立功回來了,本宮又以何理由殺她?」
「臣倒是有一計,就看公主您舍不捨得了?」
第168章 三件大案,梅花泣血
隨著捷報傳至長安,李靈桓與蕭慕宸所率領的將士們自河西走廊而出,經金城,進入關中平原、過秦州,漸漸奔向了長安。
此大敗吐蕃的消息也很快傳遍了沿途城鎮及整個大周。尤其是在收到吐蕃贊普遣人送來的投降書後,李顯也甚為大喜,正琢磨要給李靈桓與蕭慕宸什麼樣的嘉獎,這時,便有信使傳來了一則令他十分震驚的消息。
「陛下,大事不好了,聽說咱們大唐的軍隊自安西歸來的途中,不幸遇到了大風雪,有許多將士都不幸凍死在了途中……」
「什麼?」
李顯驚駭得從龍椅上站起身來,又跌坐了回去,好半晌都回不過神,而立於朝堂之上的崔湜禁不住唇角溢出一抹笑。
這時,信使又將話鋒一轉,續道,「不過,安西節度使慕容桓還是率領少數生還的將士們回來了!」
李顯頓時又從失魂落魄中回過神來,不禁喜道:「快,準備凱旋儀式,朕要親自迎他們回城!」
……
與此同時,長安城中發生的一連串事情也傳至了正在歸途中的李靈桓與蕭慕宸等人的耳中,令得盧十一郎等一眾人都十分吃驚。
「現在長安城中已發生了三件大案,第一,便是附馬都尉王同皎謀反案!」
「王同皎不就是在政變之時,將當時的太子李顯抱上馬,與李多祚一起,帶兵進入玄武門的功臣嗎?」盧十一郎驚訝道。
李義續道:「確實是,但因梁王掌權,且肆意陷害功臣,王同皎又得知了梁王與韋後的私情,便想要暗殺武三思,但不幸的是,被一個人小人出賣了,所以他的暗殺計劃還未實行,但被這個小人告密,反誣他謀反,聽說聖人未作調查,便已將王同皎斬首,並大肆逮捕了許多同黨。」
「這個小人,又是誰?」
李義將目光轉向了蕭慕宸,蕭慕宸便答道:「宋之問!」
「他呀!」盧十一郎不屑道,「那不就是一個擠破了腦袋都擠不進女帝之男寵中的酸腐文人嗎?不過,不是聽說宋之問與王同皎是同窗好友嗎?」
「不錯,這王同皎吃虧就吃虧在,太過輕信了這位同窗好友,原本宋之問因諂侍於二張兄弟,已被當今的聖人流放嶺南蠻荒之地,但這個懦弱的文人吃不了這流放之苦,便偷偷的跑了回來,就藏於王同皎的家中,他急於立功擺脫這種被流放的困境,不惜將自己的好友及恩人出賣,如今王同皎一家被抄斬,這個宋之問非但沒有因為私自逃回而追究其罪,反而因告密有功而被提拔為了考功員外郎!
而且這個人現在正被武三思所用!」
「真是一個賣友求榮的小人!」盧十一郎義憤填鷹,狠狠的將拳頭擊在了案几上。
「那第二件大事呢?」
「是天津橋匿名信案!」蕭慕宸接道。
「這又是什麼奇案?」謝紫峨疑惑道,「光從字面上聽,好像不太理解。」
「是這麼回事!」李義又續道,「梁王與韋後的姦情現在不是已經成了為朝野上下以及長安城中公開的秘密了嗎?但是這還不夠……」
「不夠,是什麼意思?」
李義有些尷尬道:「因為有人寫了一種告示,貼滿了整個天津橋,這告示的內容大概便是公開揭露梁王與韋後種種不堪入目的穢亂行為,而且細緻入微,描寫生動繪色,應該可以稱之為一個帶有顏色的小話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