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珠非常困惑,順著他目光看過去,街上人來人往,也沒有什麼特殊的。
十三郎起身說:「我這就去買通下圭縣的門吏,先通過下圭,才能說入潼關的事。而且我的過所上只寫了在京畿之內通行字樣,以後不管朝哪兒走,我都得去官府申請添上幾句再說。」
寶珠竟然對小沙彌產生了一絲羨慕:「沙門的身份真自在,我要是能弄個度牒出家,就不用那麼麻煩了。」
十三郎大為詫異:「九娘難道想做比丘尼?」
寶珠攏了攏漆黑濃密的鬢髮說:「我可不想落髮,當然是做個女冠。」(女冠就是女道士)
十三郎嘆道:「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不知有多少世家大族的俊俏兒郎盼著娶你,你居然想出家。」
十三郎自然不知道,李唐皇家的貴主們其實非常愁嫁。
只因為李家的女子向來以驕橫矜奢著稱,無論是在家為女還是出嫁為婦,在家族中的地位都遠超前朝。公主下嫁,不僅能遠離公婆,造公主府自住,更不用遵守一般人家的媳婦禮節。
有權勢的公主擁有藍顏知己的也不在少數,甚至去世了還能讓駙馬戴孝三年,堪稱低眉折腰娶來一位祖宗,是以名門世族誰也不願尚主。朝中甚至有諺語稱「娶婦得公主,平地生公府」,自己家中憑空迎來一座官府管制,何其受屈?
萬壽公主不僅深受天恩寵愛,還以弓馬嫻熟武藝高超聞名,以當年『李娘子』平陽昭公主為偶像,曾有百步一箭貫穿黃羊雙眼的驚人戰績。這樣一位武德充沛的貴主,男子們就算有心攀龍附鳳,甘願伏低做小,也要打量自己是否有承受她當胸一箭的本事。
曾經皇帝聽說戶部尚書韓仞家的幼子韓季舟翩翩少年,享譽京城,試探著問過尚書是否想做兒女親家,韓老頭不說行也不說不行,撲通跪下只是痛哭,一把山羊鬍子都被涕淚打濕了,場面一度十分尷尬,這事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也因為公主愁嫁這事,皇帝與貴妃才為她準備豐厚嫁妝,願以天下資財換取萬壽公主的婚姻幸福,甚至還考慮過「榜下捉婿」這種極端手段。
只是這些宮廷隱秘不足為外人道,少女自有一番複雜心思,不方便解釋。她給十三郎抓了滿滿一捧錢,催促說:「小孩兒不懂別胡說,我人都死了,還論什麼婚嫁!還不快出門辦事,打聽一下有什麼好辦法通關。」
十三郎接了錢,道:「醜話說在前頭,度牒我實在買不來。」
世人傾僧慕道不是沒有世俗原因,出家人免於徭役,又不用繳納租稅錢糧,名下若有良田產業可節省許多財帛,自然慕道者眾多。官府為了避免戶口流失,立了度牒的規矩,只有官家簽發的這道手續方能合法出家,因此一份度牒不僅相當值錢,又得等上面審批名額,一年可能碰不上幾次,不是輕易就能到手的。
十三郎說明了此間緣由,讓寶珠不要寄予厚望,帶著錢出門賄賂門吏,韋訓則繼續盯著樓下出神。
街上人來人往,走南闖北的商販、浮寓流寄的工匠、前去長安尋找活路的失地流民們,每個人朝著自己所設想的飽足生活奔波在路上。
第19章
十三郎出去遊走半天,帶回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下圭縣的名寺古剎——蓮華寺,即將在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前後三天舉辦盛大的無遮齋會,屆時寺門大開布施齋飯,無論僧俗都可以去參觀隨喜。
十三郎興奮地說:「蓮華寺的素齋遠近馳名,平時只招待有錢的施主,這回連施三天,我們可以一起去蹭飯!」
寶珠一聽是素齋,興趣並不大,十三郎忙道:「聽說他們的素齋與眾不同,不管味道還是模樣,都跟真葷完全一樣,九娘一定要去試試。再說,這次法會是為了供奉一件絕世寶貝,就算不為吃,去看一看長長見識也是好的。」
「哦?是佛舍利還是佛骨?」寶珠好奇地問。
十三郎搖了搖頭:「這個我就不清楚了,聽說是一件徐州來的寶物,暫時在蓮華寺供奉,之後會被運去長安皇宮中,那時候想看都看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