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珠思索片刻答應了,「你要價多少?」
掌柜道:「叫個吉利數字,五十兩金。」
寶珠此時已經學了些市井間砍價的話術,攔腰便是一刀:「二十五兩。」
掌柜笑道:「小娘子從沒有進過藥肆吧,世人皆雲買藥不可爭價,會損傷藥性,為病人著想,一文也不能少。」
寶珠不信,與他爭執一番,又詢問了其他顧客,聽說『口不二價』確實是醫藥行當的慣例,這才放棄砍價,拿出五兩金預定,掌柜開具單據。
她又道:「花了那麼多錢,讓我插個隊總可以吧,讓這個長安名醫先給我的人診脈。」
掌柜按照邱任的囑咐說:「不瞞小娘子,名醫今早吃壞了東西,腹瀉不止,想來這幾日是無法出診了。」
韋訓在外面排隊等待,被眾人目光掃來掃去,眼神均盯著下三路,心裡覺得氣氛詭異,極不舒服。幾乎要暴起打人的時候,寶珠終於掀開門帘,從藥肆里走了出來,臉上滿是歡喜。
隨後,掌柜跟著出來,在門口掛上「大樂散售罄」的字樣,排隊的人頓時唉聲嘆氣。更有人想:難道存貨都被這小娘子買走了?
隊伍中衝出一個家丁模樣的壯漢,急切地對掌柜叫道:「我家主人急用,無論價款,賣與我十副!」
掌柜深知眾人圍觀,斷不能鬆口,且已從小姑娘那裡賺取了暴利,抵得上全年利潤,無需錙銖必較,彬彬有禮地對那人道:「醫藥亦講究緣分,今日無緣,名醫已經進深山採藥去了。若無天靈地寶,又怎能助人重振雄風呢?」
那家丁與掌柜爭執期間,邱任悄悄從藥肆後門溜走,排隊購藥的隊伍散去了。寶珠走到韋訓身邊,開心地道:「我訂了件好東西,過一兩日就能到手。即便治不了病,養生延壽也是很好。」
韋訓頓覺不妙,後悔不該放任她揮霍,應該留下足夠的旅費,當即追問:「買了什麼?花了多少?不籌謀著開銷,等走到後半程怕是要吃糠咽菜了!」
寶珠得意地回答:「你別管,那是一筆很值得的花銷。」頓了頓,又埋怨道:「你當時勞心費力挖進我的陵墓,為什麼不順手多拿點珠寶?害的我路上囊中羞澀,捉襟見肘。」
韋訓奇道:「我當了這許多年的賊,倒頭一次聽事主如此要求。」
作者有話說:
內容參考《唐代疾病、醫療史初探》於賡哲
關於人參的描述來自陸羽《茶經》,上黨人參又稱紫團參,據說產自上黨郡潞州太行山中,早就滅絕了,不知到底是什麼樣的好東西。
第156章
寶珠給了金匠加急費用,逛了大半天街,尋思著所訂之物應該鑄好了,便折返向金銀行走去。到鋪子裡問了問,果然已經做好了。她讓韋訓在外面等著,自己驗過成品的成色,稱過重量,支付了一筆加工費。
韋訓見她從鋪子裡出來,特意往她髮髻上瞧了瞧,依然只有那支桂花。
他狐疑地問:「你買了什麼?」
寶珠眉梢飛揚,說道:「你伸出手來。」
韋訓提防著她玩什麼打手背的遊戲,遲疑地伸出爪子。
寶珠將一把沉重冰涼的東西塞到他手心裡,韋訓定睛一瞧,竟是一把金燦燦的金質開元通寶。
「你數一數。」
韋訓撥弄了一下手裡的金幣,正好十枚,「這是?」
寶珠眼睛亮晶晶的,認真說:「上路時我身上入不敷出,沒有錢支付僱傭你的訂金,今日終於有點余財了。陳師古當年用十文銅錢買下了你,如今我再用十枚金幣把你贖回來。」
她想了想,覺得這番話過於嚴肅了些,又俏皮地揶揄道:「這便是代替小魚乾的聘禮了,等我有空時,再寫一張聘狸奴的聘書給你。十金換十銅,算不得虧待你這位大高手吧?」
韋訓握著這把金幣,呆立在街頭,只覺周圍嘈雜的車水馬龍聲全然消失了,耳中隆隆迴蕩著「我把你贖回來」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