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1 / 2)

地宮四壁嚴絲合縫,不見盜洞痕跡。況且,天下哪有盜墓賊捨得入金山空手而出,只盜走一具屍體?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眾人不得不相信:在這銅牆鐵壁般的完整地宮中,萬壽公主死而復生,推開棺蓋,屍解登仙了。

作者有話說:

大家一直關心的陪葬品問題,沒有浪費,錢要花在刀刃上殘陽院新任首席出手,級別得是轟轟烈烈官盜

第228章

萬壽公主傳奇般死而復生,韶王李元瑛暗中殺回長安,兩兄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制了大明宮,將爭位的兄弟一網打盡。二人聯手,因襲李氏血脈最經典的奪位大戰,從絕境死地中反殺回來,堪稱天命所歸。

聖人對此默不作聲——他病中又突發風疾,口不能言,身不能動,只能躺在御床上瞪著眼,嘴角涎水長流。

正當朝野上下還沉浸在公主「屍解登仙」與政變的震驚情緒中時,又一件不可思議的大事發生了。

一支五千人的騎兵打著勤王的旗幟,如神兵天降般現身在長安城下,領兵將領是李元瑛的心腹袁少伯、呂嶠。說神兵天降,並非誇張。

這支馭成德健馬的精銳部隊人數雖不算太多,但抵達的過程極為奇妙。他們自幽州出發,一路星夜疾馳,途經成德、昭義,橫插太行山後直取京畿洛陽,再穿過潼關天險,行程近萬里,竟如入無人之境。

沿途所經之地的節度使、地方官全部裝聾作啞,一路放行。直到他們兵臨長安城下,朝廷都未收到任何奏報。

騎兵一入長安,便直撲右軍中尉王進良的私宅,殺光他一家後,又分兵多路,按名單誅滅了這權宦幾十名身居高位的親信、養子。左軍中尉劉守謙一派因為識時務、跪得快,爭取到歸鄉養老的特別恩典。

神策軍分得公主陵墓陪葬的厚賞,稱心滿意。食其祿,忠其事,將士很快倒向新主,禁軍中盤根錯節的閹黨勢力被連根拔起。短短十幾日,李元瑛兄妹就根治了困擾大唐近四十年的惡疾。

與此同時,駐紮在長安城內的幽州進奏院、成德進奏院、昭義進奏院紛紛上表,恭賀韶王冊立為太子,喜迎公主歸朝。

河南府尹竇敬更是厚顏無恥地大吹法螺,聲稱司天監在東都洛陽觀星台,觀測到龍鳳呈祥、紫氣東來的神異天象,必是公主感知父皇病重,駕駛登仙的鳳輦遠赴幽州,接兄長回長安盡孝。

昭義節度使盧玄復說得更簡單直白:此乃王師,王師過境,臣子豈有妨礙之理?

有點腦子的官員都看明白了,玄武門政變只是小菜,不知從何時起,大唐半壁江山都已落入兄妹二人之手。皇帝冊封的太子未必穩固,自己封的太子才是鐵打的皇儲。

各地節度使、地方官聞風而動,趕忙搜羅各種祥瑞,預備等李元瑛登基後進獻。一時間,白孔雀、白虎、白鹿之類外觀稀罕的動物身價暴漲。

房玄齡在《晉書》中感慨:「天下之政既去,非命世之雄才,不能復取之矣!」

在大唐日薄西山的頹勢之下,李氏血脈中又誕生了李元瑛、李寶珠兄妹二人,似乎又有了一絲中興希望。

此時,朝野中有些心思敏銳的人,忽然想起最近民間傳唱的一首神秘童謠暗藏玄機。那首歌僅有一句話:「雁行叄,美人歸,素顏乘輿奪春暉。」

「雁行」向來喻指兄弟姊妹排行,這句童謠分明是讖語,精準預言了貴妃誕下的兄妹三人,將在一個春天乘坐帝王輿車,回宮奪權。至於「美人」具體指誰,倒也不必深究,既然是天下第一絕色的孩子,想必個個容貌出眾。

不過,兄妹倆無暇顧及這些細枝末節,他們要處理更緊要的事。李元瑛在正式登基為帝前,必須向天下人表現孝子的姿態,以彌補道義污點。

畢竟父親還沒病故,兒子就領兵來殺了兄弟奪權,德行有虧。哪怕是當年太祖皇帝,也得照顧父親李淵的顏面,做出「跪而吮上乳」的表態。

政變成功後,李元瑛衣不解帶守在皇帝榻邊侍疾,公主李寶珠則甲不離身,率兵在大明宮中巡邏,守護父兄安全。兄妹倆全力盡孝,李元瑛甚至因勞累過度誘發風疾,自己也病倒了。

如此悉心照料長達月余,皇帝的病情卻毫無起色。李元瑛作出了一個比「吮上乳」更加激進的行動。他當著重臣和史官的面,親手揮刀割股奉親,從腿上割了口子,以自己的血肉入藥,以求孝感動天。

可惜壽數終有天定,皇帝喝下這碗飽含孝心的湯藥,當晚便駕崩了。

最新小说: 回收金手指,從六零開始 大人,我真的會破案 安太歲 瘋山鎖春 穿越者反殺指南 開局就送金手指,知青下鄉贏麻了 在荒野戀綜撩了男配[穿書] 替嫁太子妃 大唐辟珠記 被獻給暴君後我作天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