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年紀才十八不到,但能願意設置這麼一個給百姓申訴的渠道,左看右看也能是有明君的潛力了。
至少這個登聞鼓一立,在這片大地的歷史上就是獨一份的存在,知道自己見證一個歷史誕生的史官表情越發激動。
小白:「登聞鼓處需得有辦公審理之所,這個和挑選合適的御史坐鎮處理的事,就由丞相和御史大夫安排了。」
丞相抬手行禮稱是:「此事臣自當安排妥當。」皇帝一點都沒有提他舉薦阜陽縣令的事。
皇帝說要御史坐鎮負責到時候審理案子,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朱平不得不開口了。
「上古明君之時就已有『敢諫之鼓』,凡欲直言諫諍或申訴冤枉者均可撾鼓上言,今陛下在宮外設置登聞鼓,也是承先賢之意。」
他客氣客氣完就問道:「那陛下,劉芍……」你要怎麼處置?
小白打斷他,先安排了別的。
「阜陽縣張家,貪圖劉家土地,縱子踏苗殺人。既張家已然全部身亡,剩下的奴僕有作奸犯科的直接拿下。
再查清楚張家還有做什麼惡事,家中土地財產全分給受了冤屈的百姓。」
只是一個大戶縱子行兇被孝女滅門,就定義了這個案子,故意忽略背後的根本原因,小白不認。
最後的劉芍……
「劉芍行兇殺人,殺了張家滿門,按律當斬。」
皇帝話音落下,支持晉律維持法律威嚴的人眼睛一亮,認為劉芍不應該被判決的人則是臉色一變。
倒是劉芍本人,半句冤屈不講,按照進來的禮儀又對著皇帝伏跪行禮,平靜的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她想,她已經把害死家人的罪人都親手殺了,也該是時候去地下找父母兄弟了。
至少在她之後,這座宮殿外面多了一面鼓,一面能讓其他受了冤屈的人不用和她一樣,只能自己報仇的鼓。
從阜陽到洛京,不再有遺憾的劉芍也覺得自己該去死了。
接下來,皇帝的一句話,讓百官驚愕。
第11章 處罰
在皇帝給劉芍定了罪,認為她殺人就該伏法償命之時,一些人高興,一些人失落。
還有一些因為方才皇帝登聞鼓的設立而認為他有明君之相的,更是心緒複雜。
晉律為重,新皇和先皇一樣,都是對著學派的思想不偏不倚,但注重晉律治國。
怪不得他們關係最好呢。
看著下面各色人的神情,小白繼續道:「先帝駕崩,國孝期間不得行刑,暫且將劉芍收押。
手刃張家滿門罪行惡劣,於掖庭監管,國孝之後再行刑。」
就算殺人有罪,劉芍的年紀也過了未成年保護法,但小白的良心實在無法讓他真的看到一個受害者去死。
還沒正式上班,已經開始感受到大侄子偶爾的頭疼是為了什麼了。
劉芍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她大概聽懂了暫時自己不會死,要過一段時間才死。
只是多活一段時間而已,對她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而對官員們來說,皇帝這是嘴上一套,做著一套。
而下面的官員們則是齊齊看向皇帝,最後是丞相發聲,站出來率先認可了此次判決:「臣,謹遵聖喻。」
其他吵了一上午的人也在權衡之後暫且認可了皇帝的做法,等到劉芍被帶走,皇帝也走了,一群官員們才站起來出去。
離了巍峨的大殿,三三兩兩成群,開始討論起皇帝和皇帝的判決。
丞相公孫弘和御史大夫朱平走在最後,公孫弘咳了兩聲,年老佝僂的背都有些抖了。
他感慨道:「陛下為梁王時,雖籍籍無名不甚出彩,卻另有丘壑。」
比他年輕一點,身體也好一點,基本是朝野公認下一位丞相的朱平也感慨道:「比之其他諸侯王……先帝,果然還是賢明啊。」
本以為先皇做皇帝兩年就病在床榻,還沒個兒子,一時任性就想選個和自己關係近的。
大家都以為他是亂選的,現在看來,他可不是亂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