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一起身,雲層也露出了一個口子。
灰暗的天地間只有從上穿透而出的一道金光,筆直的照在他的身上,讓祭台之上的他成了方圓最耀眼的存在。
小白實在沒忍住破了功,眼皮一跳,實在想吐槽這算不算人造迷信現場。
第15章 祭天后續
灰濛濛的天地間,就一束金光照著自己,效果堪比老家活動舞台上打下來大燈。
刺眼點倒也沒什麼,關鍵是本來就站c位,這光一打,全場人的目光更是放在自己身上了。
小白臉上雖然沒什麼表情,但現在已經是尷尬到生怕自己再引起別人注意的程度了。
往前走了兩步,陽光也跟著他移動,小白被尬到停了腳步,陽光也停了。
頂著周圍人的灼灼視線,他飛快從台子上下來,坐回六匹馬拉的馬車裡當縮頭烏龜。
哪怕是以前在修仙界,踩著飛劍下來,田裡的老大爺都只會誇他今天換了把好看的劍,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但是顯然,大晉人這方面的見識真不如修仙界的普通人。
群臣來不及阻攔,眼睜睜看皇帝雲淡風輕但快速的上了馬車,跟著它的陽光打到馬車頂上。
雲層往外散開,這一道陽光的範圍也越來越大。烏雲散去,藍天又回來了。
祭祀儀式結束後小白躲在車子裡,平復心情,期待大家全忘了這尷尬的場景。
今天本來也沒事了,等車子到了玄雍宮他立刻下車,走在最前面,堅決不想看身後人都是什麼表情。
等皇帝的身影消失,剩下的官員們齊齊圍住太史令。
同樣心跳如鼓的太史令擦擦汗,瞪了這群圍過來的高官,搶先說到:「我們太史局可不會在這種大事上出錯。」
其實不是出錯,主要是他們太史局要是能算到個這麼好的天氣,給皇帝弄一出這樣大的場面,那他們不至於三公九卿的等級都混不上。
跟著祭祀的大家也都清楚,你要說好好的藍天突然烏雲密布,這天有不測風雲,太史令日子沒測好也實在沒辦法。
但是偏偏在皇帝祭祀禱告的時候天黑了,天上的雲還旋渦似的一邊卷一邊颳風,嚇人的緊。
而等皇帝睜開眼睛最後完成儀式了,天上飛卷的烏雲也不動了,正中間一束光破除出來正好照在他身上,又正好他一動跟著動,他一停跟著停,一直跟到了天子御駕……
那麼多正好呢!
祭天年年冬至都祭,皇帝登基也祭,官員們可不是什麼生瓜蛋子。
全程大家都是一雙肉眼看到了的,那可不是巧合能解釋的清楚。
尤其是本來就神仙樣的皇帝看見這麼奇怪的事情也一點也沒有別的反應。
在這個醫巫都不分家,神鬼文化還盛行的時候,大家都只會有一個想法:好像,選上真-天子-了。
大家在宮門口散開,就跟上次宣政殿議事之後一樣,又各自去找人一起討論起來。
朱平上去和公孫弘並肩走著,他有好多話想說,但是金光下的皇帝反覆在他眼前出現,讓他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從諸國並立的時代到現在大晉一統天下都三代君主了,什麼周天子後裔,諸國國君,強國弱國都沒了,只剩大晉。
他們也算是見多識廣,但是真沒見過這陣仗。
兩個皇帝之下大晉權力頂端的人,從郊外到現在都還是恍惚的。
最後兩個年齡差了八歲的老丞相和御史大夫對視一眼,什麼都沒說,彼此各回各家了。
刺激太大,他們需要緩緩。
太史局裡,太史令依舊恍恍惚惚,有琅琊學派的官員則是滿臉激動。
他們琅琊學派祖師就是管周天子祭祀的,認為君王、臣子和百姓的德行同天地變化逃不開關係,學派里的人都是有官身或者貴族之家。
這套理論到也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發展,但皇帝官員都不喜歡把自己的德行和天下聯繫起來,沒什麼君主搭理他們的學問,只要他們的技術。
他們自己也只能解釋,沒有確切的證據去證明自己學術的正確性,以至於學派一百年前就分了兩派,一個還在琅琊的東派,一個到了洛邑的西派。
太史令里,琅琊學派的官員就是西琅琊的。
但是現在,看了今天的祭天大典,他們發現從前學派不強勢只能給國家看看天象,沒法治理國家,那都是因為從前的都是假君主,這才是真天子啊!
他們琅琊學派都沒什麼人在鄉野,基本上門人都是在各國國都,他現在就修書,邀請師門的大家前來洛京,共議怎麼發揚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