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潛魚強烈贊成刁無忌的看法,只恨自己不能給他打賞
圍觀小白和太史局天文家們吵架開學習班後的刁無忌:皇帝還是賢明的
第五潛魚:呸!
完全都聽不懂那些計算數據,但是能看出來小白這方面多如魚得水的太子看向兒子:破案了,找到你學數那麼快的原因了
第101章 人才
刁無忌跟在太史局著看了一整天,多少也聽到了一點東西,比如這個計算是個大規模工程,在新的曆法出來前,皇帝每天也會來太史局一趟,跟著一起計算這回事。
下午的時候皇帝走了,太史局的官員們還在繼續計算,大家嘴裡念念有詞,說的都是刁無忌完全聽不懂的東西。
刁無忌這時候蹭的上去,拉著太史令:「 項兄……」
他話還沒出口,就被項景揮手驅趕:「說了你也聽不懂,等我們的新曆法算出來再問,你別耽誤我們工作,這可是陛下昭明元年的頭等大事。」
項景當然知道刁無忌想問什麼,但他也沒說錯,今天他們和皇帝討論的那些東西,說了他也聽不懂。
就算是能聽得懂的,比如他們這些太史局的人都很能接受的太陽系運行圖,和外人講肯定是要解釋半天的。現在他們太史局可忙得很,哪有那個閒工夫給他解釋。還是趕人吧。
被趕出太史局的刁無忌在冷風中站了一會兒,決定繼續去找張巍,把燕地的事整理清楚。
回了玄雍宮的小白剛坐下,跟著童明學了不少洛京話的東方旦過來找他炫耀。
他其實今年也才十五歲,當時在薊州的時候長得高高瘦瘦,而且表現的心智成熟,小白都以為他已經成年了。
現在他跟著小白餓不到了,身上也長了肉,除了高點,也確實看著像個孩子了,雖然這個年紀放在這個時代也不算小。
童明笑著打趣道:「旦這傢伙,雖然好動,學起東西來確實不差。」
小白問道:「旦,如今你會了多少字?」
他沒有特地給東方旦進行從頭開始的系統性教學,但是之前在薊州的時候東方旦也一直跟在他身邊,也是他幫助柳珀安撫百姓登記資料,這個過程中他也跟著看會了一些字。
東方旦眼神看向旁邊:「三百多個。」
他心虛的模樣在小白看來有點搞笑,安慰道:「不要緊張,你沒學過,跟著看能認識三百多字,已經夠厲害的了。」
這不是小白捧他,是真的在誇他。
晉用的是周的文字,周的文字在老家有個專業名詞——金文。從甲骨文進化而來,主要刻在青銅器上,形態比甲骨文抽象多了的文字。
從周成立以後,金文也一步步發展成大篆,到了諸國時候,每個國家都有對大篆進行不一樣的簡化,並且基本都要求各國往來文書必須以自己國家文字書寫。
這也是晉一統天下後,選擇周文作為主要文字的原因,避免各國在這方面心理逆反,連他們晉都不用晉字了,大家平等的來用周文吧。
然後又對周文進行了適當簡化,雖然不至於有隸書那樣的跨時代變革,但這個能讓各地舊人接受就行了。
總體而言,小白五歲以前能摸到的竹簡還是舊晉字,五歲以後基本都是名叫晉字的簡化周篆。
這也是他不愛看書的一個原因,認識,能看懂,但是腦子很不喜歡。
這種字旦都能跟著,光靠看的就學會了幾百個,是真的厲害。
小白看看童明,又看看東方旦:「把我以前幼時的書拿給旦,讓他先看著,不會的旦你可以問我。」
童明彎腰,但是沒即刻去拿,和小白說起了另一件事。
「陛下曾有言,要年底看看阜陽縣的代理縣令乾的如何。陛下出征在外,歸期不定,丞相就免了阜陽縣令回京一事,但是有給奴婢一卷奏章。」
事實上,不在諸侯王們封國內,屬於洛京周圍的官員,只要路近的,都要年底來洛京,當時讓王琦暫代縣令的時候也想著他年底來京再最後考察。
只不過因為皇帝不在,丞相弄不清楚他到底什麼時候能回來,就先讓外面官員都別回來。
小白也想起來了:「把奏章取來我看看。」
童明去捧了好幾卷竹簡來,一卷奏章放在小白面前的桌上。剩下的是書,他招手帶東方旦去偏殿看。
小白仔細看著奏章,這個時代特有的言簡意賅,是丞相整理過的新縣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