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官職
鄒氏沒有來過洛京的太史局,從前齊國的太史局他們倒是沒少去,齊國變前齊了,沾先祖的光,那裡也被武帝許可保留給他們做研究。
洛京的太史局所在地歷史悠久,是周時就有的機構,那時候的太史不止負責觀星定曆法,還負責史料記錄,只是後面慢慢的,記錄史料這一職能就獨立出來,另設了史官。
晉定都洛京後,太史局也就搬到了這裡,在周原來的基礎上改建一番,面積擴大,人員增多,設備資料也全更新了。
鄒氏叔侄跟在皇帝身後,雖是昂首挺胸目不斜視,眼角餘光也會觀察著這座太史局的建築。
他們還注意到太史局也就外面有些守衛,官員和吏員都在裡面,皇帝一路走來守衛都不慌不忙行禮,可見傳言非虛,皇帝確實經常來這裡跑。
到了裡面一棟沒關門的屋子門口,他們一抬眼就能看見裡面人人要麼低頭扶案寫東西,要麼聚在一起討論。
「干支」「太陽黃經」之類耳熟的名詞飄了過來,鄒氏叔侄耳朵豎起,深感自己來對了。
加入進下屬之中討論的太史令項景感覺似乎室內多了點什麼,一抬頭就看見他天天奇裝異服的皇帝站在門口,趕忙起來帶頭行禮,然後就一臉欣喜道:「陛下,景剛巧還有個疑問……」
「項卿勿急,」小白走了進來給兩邊介紹道:「這是太史令項景,項卿,孤給你帶來兩個賢才……」
鄒密抬手一作揖,微笑道:「鄒密見過太史令。」
「鄒安之見過太史令。」鄒安之有樣學樣。
項景還好,他是太史令,但是家學傳承,不是洛京學派的,還能看在皇帝面子抬手還了半禮。
而太史局裡其他洛京學派出身的屬官一個個瞬間直了眼,放下手裡的東西,目光一個個移向鄒氏叔侄。
鄒密安之若素,半點不見驚慌,鄒安之悄悄把背挺的更直,爭取不讓自己露怯。
項景問:「陛下帶他們過來,可是為了之前所說?」
在太史局裡另設立一個要龐大增員的氣象局,這事小白在私下裡是有和太史令說的,他需要提前先和太史令打聲招呼,讓他也注意五月初八那天撈人才。
小白頷首,「為了此事,也讓鄒密他們看看新曆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曆法不容有閃失。」
「這邊請,原要、原圖,你們倆一起過來講講。」知道琅琊學派和洛京學派恩怨的項景秒懂皇帝的話,還大方的找了兩個洛京學派的屬官來講解。
原要、原圖兩個都是三十來歲就蓄著鬍鬚了,雖然曾經也試圖和小白探討道德與自然,但現在基本被小白打擊的不怎麼提了,精力都投入新曆制定工作中。
但這不代表他們就能認可琅琊學派的正確,總歸還是不服氣的。
他們這點官司對小白來說都不算什麼,不犯法,不宣傳不合時宜的文化思想,專心工作,這就夠了。
小白和太史令進去小房間談事了,鄒氏叔侄在外跟著原家兄弟了解他們現在新訂的曆法。
陰陽合曆,定四時二十四氣,這都聽著很對,沒有什麼超綱的部分。
路過豎起的木板時,鄒密抬頭,瞳孔一縮走不動道了。
他面前有好幾層圓盤,第一層是十二時辰,第二層分了四季和二十四節氣,第三層是干支。
自小也是學天文的,鄒密忍不住用手一碰,就發現這還是可轉動的。
原要淡淡道:「這是我們和陛下一起畫出來的。陛下之前一直說要做能更準確定時,沒有太陽也不影響觀測時間的時鐘,還要在洛京建個時鐘塔。
現在魯氏入京,想來時鐘塔也快出現了。」
鄒密好奇:「如何能每天準確定時?」
「我們也暫且不得而知,」原圖指著另一邊的星空圖,「那也是陛下教我們畫的,天體運行……」
鄒安之瞪大眼睛,恨不得眼睛珠子都黏上去。
他看見懸掛垂落的絲帛上,有繞著太陽旋轉的八顆星星,其中太陽和他們的大地都標上了紅色記號。
他還一塊絲帛上有一顆有首有尾的怪異之星,旁邊寫著它繞日飛行一圈的時間約為6年零6個月。
頭抬的再高點,還能看見密密麻麻的星圖,包括北斗七星在內,一些重要的星星叫什麼,組成什麼星座都畫的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