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八這天,小白又在此做了一回HR,這次來的也多是士人,有上次落敗的熟面孔,也有新入京的生面孔,人加起來比上次數量都要少,第一天他就見完了。
又過了幾天,到了十六,就是要正式開始改字工作的時候了。
這事情很大,但和朝廷其他部門無關,百官爭論商議之後,三公都決定和小白一起來,下面的官員就各自幹活,然後公孫丞相還特意請出了穆王孫。
下車到洛陽學宮門前,看見這位教過自己晉律的老人,小白忙親自上手去扶,「老師也來了,丞相去請的您?」
公孫弘承認道:「是臣去請的穆王孫。」
穆王孫年紀大了,洛陽學宮他沒這個精力管,改字編書這些事他更是不會參與。
但他作為兗州學派當代最高資歷的大拿,歷經三朝的大晉元老,他的貴族身份、大晉曾經高官身份,還有天子老師的身份,都是高出外來大賢、名士們一大截的存在。
他不是來幹活,是代表大晉朝廷來鎮場子的。
穆王孫拄著拐杖——小白今年無聊順便做的老人拐杖——蒼老的臉上露出淡淡笑意:「老夫年紀大了,操心不了其他事情,但是來這替陛下看看人,還是做得到的。」
天子想辦學宮,需要幾十個老師和管理者,他不會時時都在學宮,但自己可以在,替天子選出合適的人,
天下一統,很多事就自然不能再和諸國時候一樣了,該變則變。穆王孫只想好好養老,換個養老方式也並無不可。
「多謝老師。」小白心一暖,扶著穆王孫往學宮裡走去。
學宮這半個月來,都是天亮開門,天黑關門。今天一大早,張宏就帶著人入內,把裡面該布置布置,該安排人安排人。
皇帝破格允許諸位名士住進藩王才能住的院子,他從接人開始,到後面安頓他們,和他們溝通今天的流程,每天都累的不行。
姜茂是管外面洛京的治安,張宏則是要防著那些名士們動手。
幸虧他們張家帶去燕地的書夠多,張宏也算了解不少學派的知識,有吵起來的他上去都能說些話,把他們安撫下來。
辯論台的事他也有所耳聞,只能可惜自己已經有官身了,不然他學公孫氏的,保證能辯倒全場。
皇帝在前,帶著三公一起進入原本叫含元殿,現改名為弘樂閣的建築。
外面是古樸的宮殿,裡面卻是標準的辦公空間,內部分成好幾組放著高腳桌椅,牆邊書架上都壘的滿滿的竹簡,有木牌標籤分類。
走過正殿前面的辦公空間,殿後是特意留的議事空間。
本來小白是想搞個大會議桌,但覺得太過社畜, 還是放棄了。
皇帝帶頭在里跪坐入座,穆王孫坐在他的左下方,丞相在他右下方,這二人再往下就是朱平和劉奉。
張宏嗓子一動,開始給其他名士大賢安排起了座位。
老實說,這個座位安排真是這些天他最焦急的事情了。
哪怕不知道今天穆王孫會來,但陛下和三公是絕對會到的,這幾位自然坐在上首毋庸置疑,剩下的人就不是那麼好安排了。
能參與到和皇帝一同開會的,都是名士大賢,他們的弟子都不夠分量。他這些天接待的大賢,一共11個,除了他們,還有在洛京有住所的的名士,比如姚章的師弟曹珮
除了他們,琅琊學派的鄒密,魯氏的魯智,洛京學派的原要,這些都是已經有官職了,但也作為學派代表,去找皇帝求了參與這事的機會。
具體編字改字,他們本人忙著各自官職或許沒有時間參與,但是第一場會議可以來聽聽,後面他們家中子侄或學派弟子都會來參與的。
加起來一共二十二個人,都是不同學派不同地方的德高望重,才華橫溢的大賢。向來講究禮儀的中原,怎麼坐當然是要有講究的。
這禮儀的事,本應該是奉常李理來做,但皇帝和李理都認為學宮暫且還用不上奉常這種管一國禮儀的大單位,給面子也要等後面學宮正式招生開學再給,還是給典客府吧,諸國統一後這裡少有外交工作,也該動彈動彈。
典客府的長官雖然是九卿之一,但是人活的很沒包袱,覺得這事太麻煩,都交給張宏了。
一把手不管事,二把手則是只想做外交,沒興趣負責這些名士,也把事情都推給張宏,還說張宏這段時間表現都很好,等這事結束就上書皇帝給張宏封個典客少令,做個三把手。
未來典客府三把手的張宏欲哭無淚,他願意升職,願意幹活,可到底能不能來個人教他,這座位到底怎麼排才比較好啊!
-
小劇場
地下無所事事的阿飄們也在討論這座位怎麼排
太子:這肯定是按照資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