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文字和現在的文字也天差地別,從前的字如何演變成現在『形相似,音相通,意相聯』的字,以諸位的學識,比孤懂得多。
孤要的是字好學、好寫、好解,它們不能是需要人研究的畫,而是一眼就能看出來代表什麼的符號。」
公孫弘親自站起來,拿出一份白色的絲帛在眾人面前展開。
「這是我與陛下嘗試改字時,試著寫出的數字和千百萬。現在的字里,一些不該有的筆畫過於浪費時間,我與陛下徹夜未眠,定下了點、橫、豎、撇、捺、提、折、溝等基本筆畫,依據這些筆畫再來造字……」
公孫弘展開的絲帛上,黑色墨跡的數字與筆畫,還有它們嘗試組合搭配的步驟都一清二楚,讓在場賢者們凝神靜氣,認真觀察。
皇帝說的沒錯,要論起對文字的了解,他們這些人的學識就是大晉最頂尖的那一批。
就算手頭上沒有筆墨,看著公孫弘掏出的筆畫樣字,他們腦子裡也能浮現各自所學的古老文字,再是各國不同的篆書。
對比起來,哪怕他們從小都是學的篆書,也覺得公孫弘與皇帝改的字是更簡單,並且漂亮至極。
徵得皇帝同意後,賢者們也坐不住了,都站起來,湊近了去看公孫弘手裡絲帛的樣子,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來。
「稜角分明,字形扁方,筆寫起來確實更合適……」
「這『正』字極好,只有橫豎,剛直嚴正。」
公孫弘很是驕傲:「這『正』字五筆?成型,任何一筆長短不一都無法成字,橫豎?五筆之間可見陰陽五行之道,相互制衡、約束?、協調,?字形同字義……」
今天小白的重點工作是他本人要過來表個態度,實際工作開個場其實就工作差不多了,現在就是丞相很驕傲介紹,小白他就驕傲的看丞相。
樣字只有幾個是他寫的模板,基礎筆畫這真不是他直接拿來主義,是丞相他提煉總結出來的,「正」字也是丞相寫出來的。
他們大晉的丞相,不止是國家內政小能手,軍隊後勤管理大師,還是能發起主導改字的文化大才!
老實坐在位上的,現在只剩皇帝和穆王孫,連劉奉和朱平都站起來,去看那些樣字。
朱平是真佩服公孫弘,按理來說應該過兩年就致仕的人,又在皇帝手下扛朝政大事不說,還能有機會和皇帝秉燭夜談,大晚上的不睡覺一起寫字。
皇帝也就算了,年輕身體好,到底為什麼公孫弘這老傢伙還能熬夜?
朱平不理解,朱平大受震撼。
看著這些新字,曹珮隱隱有種感覺,變字一事已經勢在必行。
這事不只是皇帝個人意志的延伸,而是整個中原的一次書寫革新,關乎未來千百年的文脈大勢。
無論是誰,都無法阻止這場革新。
於是在眾人已經討論起其他字要怎麼改時,曹珮卻對著皇帝一拜,「陛下,將天下所有字都簡化更變,此事要如何做,我們依然明白了方向。那您想要編的字典,是要集齊天下之字嗎?」
小白頷首:「所有諸國的文字,可以都可以編成一部《諸國字典》,一個字,把現在還有的不同國家文字版本都寫上。
再多齟齬,百年前我們彼此也都是一家人。諸國亡了,我中原文化不可亡。」
議論的聲音都停下來,全場人的目光齊齊看向了皇帝。
諸國亡了,中原文化不可亡。
說這話的皇帝現在很是年輕,雙眼神采奕奕,自信的模樣耀眼至極。
在晉一統後統一文字時,各國人士罵的人自然不在少數,讓他們改掉自己一直以來的文字,無異於讓他們都拋棄從前國人的身份。
因為晉也放棄了晉字,很公平的表示所有人一起變,反抗者那才不多。
無人使用的諸國文字都會逐漸消亡,他們這些人已然看到了未來大勢,深夜之時也不禁潸然淚下。
但是皇帝今日告訴他們,他不會讓屬於中原文化的諸國文字消失,邀請他們一起編纂《諸國字典》,把曾經屬於諸國的文化一起保留下來。
南楚而來子川不禁問道:「陛下,我們楚國的文字,也會被編入字典嗎?」
文化風俗和中原格格不入的楚國,一向是被中原瞧不起的,不然他們奇水學派的先師奇子也不會在中原碰壁以後回南楚教書了。
小白肯定道:「自然。楚國也受周王分封,只是楚地風俗和他國有異而已,燕地還儘是胡俗呢,不也都寫周字,行周禮。
諸國紛爭已久,現在天下歸晉,中原內部不再有征戰,等改了字,編了字典,諸國的史書,也要修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