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湯燉菜什麼的都是廚師們在弄,閒著的人也都去幫忙宰殺牲畜,最好的羊和鹿都殺好了串上,烤的表皮金黃酥脆,肉上都冒出油脂後再撒上他們自己煮出的鹽粒……
看全場大家都吃的可開心了,小白默默想念辣椒、孜然、小茴香,喝了口湯。
等仝拾那傢伙野外生存技能再學好點,明年就讓他去西亞吧。他的舌頭對這裡的肉都很抗拒,要能吃個小茴香包子,那也是改善伙食了。
楊珺沒和皇帝同席過,這回看別人都在那裡大快朵頤,吃的高興了在那又唱又笑,再看看桌上什麼都沒有的皇帝,他很不解。
切下一條肥美的羊腿,楊珺正要上前送給皇帝,就被刁無忌攔了下來。
刁無忌:「陛下修道素來如此,不食葷腥。玄雍宮的膳房也沒讓他吃下過一口肉,你自己吃就是了。」
楊珺:「……什麼?」
刁無忌自己切了塊鹿肉,吹吹上面的熱氣,「宮中膳房的採買已經是只供宮人了,少府在大晉各處的府衙,現在也全都做別的去了。」
畢竟皇帝很好養活,分他一碗雜糧粥就行。
雖然這事很離譜,但這是真的。
有官員想著堂堂大晉天子,不能這麼不講究,可皇帝就是對吃沒半點需求,肯吃都是給面子,這種情況總不能還搞滿桌珍饈,然後看皇帝自己喝粥吧,他們大晉不提倡這麼浪費。
大晉所有最好的東西都被少府弄來洛京,供皇帝吃穿住用,現在少府一部分人聽說去太原挖什麼黑煤了,更多的都不知道被皇帝打發去做什麼了。
以前最好的生絲送進宮室,織女和繡女用這些生絲織布刺繡裁衣,只供宮廷的衣服,現在呢,陛下不止是衣服不要多少精美繡紋,他甚至連麻都穿了。
楊珺沉思,他也想起了自己帶上一些新布料來給皇帝裁衣時,皇帝直接在一堆絲綢下摸出一件麻衣,說這個涼快,讓拿這個裁的場景。
不過一直這樣他們吃肉喝酒也不好,楊珺擦擦手,端起一尊酒,起身走到離皇帝最近的食案那裡,坐在那的魯符往旁邊挪了挪,給他讓點位置。
舉起酒杯,楊珺千言萬語在心頭卻不知如何說起。
倒是小白也端起酒,主動道:「這些日子以來,楊珺你作為郡守如何盡職盡責孤也都看在眼裡。
公孫丞相在孤來時就和孤誇你勤勉自強,把蜀地治理的井然有序。孤在這裡也聽這些鹽工和外面蜀人說過,你來了以後就鼓勵農桑,勸學興禮,蜀地有你,是大晉之幸。」
話畢,他一飲而盡。
在鹽場的人上至皇帝,下至鹽工,所有人都為了這些鹽辛苦了一個月。
楊珺不會煮鹽,但把這鹽場的材料供應做的很好,松木,麻繩、楠竹,需要什麼他都快速調過來,魯氏子弟和這裡的蜀人溝通不便,也是他親自做翻譯,沒有一點郡守的架子,一心只想蜀民能不用再吃外面的鹽。
這些事情小白都看在眼裡,這樣的賢能之人,他發自內心的尊重。
被誇贊的楊珺一時也是萬般滋味在心頭,什麼都不說了,先飲了這杯酒。
「蜀地、蜀地很好,蜀民也很好,」他想起一些往事,臉上神情很是複雜,「蜀地多雨多蟲,臣剛來時,倒是幸運的沒遇上雨季……」
上一任郡守病死在了任上,楊珺來蜀郡的時候,晉還只是晉國,指派他來此的,也不是公孫丞相,而是前一任嚴相國。
他沒遇到小白這樣的路況,並且路上還幸運結識了魯符和其父親,但是上任之後,他就知道為何朝中人不都願來蜀郡。
農桑重要,但蜀地多江河,雨季下不完的雨就能讓種好的糧食被洪水沖走,來不及收的糧食被雨打濕倒伏。
這裡一到夏天就氣候濕熱,蚊蟲也多,中原來這裡的人身體一個不適應就容易生病。
除了惡劣的自然條件,這裡的晉人和本地少民合居,還有不少少民居住在山上村寨,不與外界互通,有時候晉人上山還會和他們發生衝突。
氣候不好、路況不好、野生動物過多、少民眾多……剛來蜀地那些年,楊珺幾乎都沒什麼休息的時間。
他所在的蜀郡是蜀地最大城,蜀地剩下就一兩個縣城,沒什麼大城,管理散落的鄉村也很是費他一番功夫。
這些年楊珺盡心盡力發展蜀郡,每每春耕帶著人親下田地,還把妻兒都帶來這裡,這一切蜀人也都看在眼裡。
蜀人或許不懂治理,但心裡也有他們一桿秤,無需楊珺多勸便已更好的農田,蜀人對楊珺逐年遞增的信任,本地士族對楊珺的禮待,都是他們對楊珺的回饋。
感受到這些的楊珺卻越發愧疚,因為他知道中原地區的富庶,對自己治理蜀地多年的成果仍舊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