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鹽的幾戶人家聚在一起,談論起這個事。
蜀郡城中的幾個大戶分別是楊、塗、陳、李四家,另外還有七八個差他們一些的中等人家。
有人奇道:「這無緣無故的,郡守居然給我們這十多家都送了鹽,真是天上掉金子了?」
鹽是真能當做錢來花的,楊珺這郡守做的很好,讓他們蜀人都佩服,可他每天忙的不行,治水治的一分錢做兩分用,從來也不是個什麼大方的人啊。
一人更奇怪的看著他:「你難道就沒問送鹽的人嗎,這可是我們郡守這些日子忙活出來的鹽的,我們蜀地自己產的!」
幾個人面露尷尬。
送鹽的人來他們家敲了門,只說是郡守差他們送東西。管家收了也沒看,哪裡知道綢布一掀開,下面滿滿都是鹽。
他們也是自己打開才知道這禮是什麼,再想問送鹽的人已經走了。
一大筐雪白的鹽粒已經叫人看眼花,在場的人也都嘗過那鹽的品質,得知這是蜀郡自己產出的鹽後,收到鹽但沒找送鹽人問話的家族幾乎都坐不住了。
「我們蜀地的鹽,我們蜀地還能產這樣的鹽?你快說說怎麼回事!」
魯氏子弟也為蜀地找出來了鹽井,但那時候的鹽井出的鹽,品質可不是這樣的,也不足以能讓郡守一送送一筐。
知道鹽來歷的人不慌不忙的繼續往後說了下去。
他也問了鹽差,怎麼郡守突然給他送鹽,鹽差說這是郡守和魯氏子弟在百魯鹽井那忙活一個多月煮出來的鹽,成果斐然,和蜀民一起分享。
什麼,你問百魯鹽井是那裡的,就是我們蜀郡的,『百魯井』這還是天子賜的名。對,就是天子,天子也來了我們蜀郡,百魯井那個都是山村的窮地方已經改名叫念魯縣了。
楊家人眼睛瞪圓:「魯氏、魯氏真的讓蜀地有鹽了?」
蜀地巨賈曾經找魯大師求鹽一事在蜀地並不是秘密,代代魯氏子弟來此,蜀人也都會給他們行方便。
雖然多年來的成果是一些小鹽井,但找出了鹽井那就夠了不起了,他們也多少能在巴地少買點鹽。
更別提人家這麼認真的履行諾言,代代都有人來此,這些蜀人都看在眼裡。
可之前都在慢慢往前推的進度條,忽然之間突飛猛漲,太快了,本地人還沒做好這個迎接大變化的準備。
有人驚到:「我今年才去巴地買了鹽回來!『
塗家人揮開他,臉上神情比之更驚愕:「天子也來了蜀地!」
他們蜀地不是沒有人才,此次也有去洛京的。去洛京的族中子弟還沒個音信呢,這才幾個月,天子自己到了蜀地。
不是,這什麼情況啊,怎麼會有天子從洛京跑到蜀地這沒什麼玩樂的地方來?他來多久了,這磨人的雨季不會給他趕上了吧?
彼此說來說去,最後大家決定一起去郡守府,找郡守把這關乎蜀地的大事都弄個明白。
楊珺早就空出行程來接待他們,一聽衙役說這群人來了,立刻讓把他們請進來。
大家進來行禮坐好,有人迫不及待就問道:「郡守,這百魯井的鹽,真是魯氏子弟在我蜀地煮出來的?」
楊珺微笑道:「真的。陛下率魯氏子弟來此,我也在鹽井那兒,親眼看見魯氏子弟用他們想出來的新法子,取出百丈下的滷水,煮成鹽。
那些鹽我也向陛下討要了些,送與諸君。味道如何?」
一個身形較小之人讚嘆:「好鹽!比之巴郡最出名的鹽也不差。」
楊珺臉上笑意更甚:「能在有生之年,看見蜀人都吃上自己的鹽,老夫死而無憾。」
說完楊珺就想起了陛下,立刻心裡找補。
老天爺,對不起,再補充一句,我楊珺希望有生之年還能看見蜀地再無水患。
「郡守待我蜀人如何,我們蜀人都看在眼裡……」
一些追憶往昔的故事說完,大家互相交換眼神,有人不經意問道:「郡守,這鹽井這能讓我蜀人都吃上鹽嗎?」
產量多少,能詳細說說嗎?
「光百魯井,一天少說能出五百斤。現在陛下和魯氏子弟還去另外開井,想來產量不會比百魯井差。」
楊珺掃了他們一眼,不再開口,等著他們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