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定:不好說,這事我都說不準。但是我壓上我的陀螺,小叔叔應該是不會下來的。
漫長的賭局在地下阿飄中拉開序幕,此後幾十年的時間裡,所有人都在等著地上的第五小白什麼時候下來。
第138章 長安
新入洛京的名士們終於等到天子回京,卻沒等到一個面見天子的機會,他們也是懵的。
是的,經過冬至祭天之後,他們已經認可第五小白天下之主的身份,願意稱他一聲「天子」,承認他是上天委任於人間的代理人。
皇帝這個稱呼出現時間不久,更多時候這些老人都還是心裡稱呼為晉王的,而現在願意稱呼第五小白為天子,已經是他們對晉,對第五小白的莫大認可了。
所以我們才認可的天子,怎麼還不來見我們?是我們才學還是名氣不夠,比洛陽學宮那些貨差在哪裡?
哦,原來不是天子不想見我們,是天子又不在洛京了啊。
天子為何不在朝堂?
是朝中諸臣讓他不滿意,還是洛陽學宮的人讓他不滿意,亦或者是有事情要出門辦?
同樣為陛下又出門,見不到陛下而煩惱的朝中諸臣、洛陽學宮眾:……你禮貌嗎?
不等這些新名士們鬧個一二,張宏和孫令暻就快速給他們公布了皇帝對賢才們的尊重舉措。
大賢們靠推舉,名額有限,弟子們靠考核,名額不限。
洛陽學宮裡頭的22位大賢中,不少人都挺煩外面那些新來的,但也知道別人來都來了,不可能一直就晾著他們不管。
現在張宏給的這個方案,讓他們洛陽學宮來推舉出大賢,大家互相對視,都覺得這挺好。
大賢們才學和名聲都在,絕對不可能來考核他們的,同為大賢的他們內部來推舉是比較合適的。
而大賢的弟子們數量不定,陛下既然不想每個人都收下,想要在其中另選賢才,讓他們來考核選取也是可以理解的。
兩項舉措都是信任他們,加重他們洛陽學宮的地位的體現,他們自然不會拒絕。
奇水學派的子川站起來,嘴角的笑容都有些掩蓋不住,「諸位,為陛下推舉大賢之事我們暫且不議,還是先來討論如何考核那些弟子吧。」
其餘21人紛紛贊同。
「不求對諸國文字史學都精通,對一國也是要精通的。」
「對。學的什麼不重要,會什麼才重要……」
洛陽學宮其他人也很是贊同,你一言我一語,熱情高漲參與進未來同僚們考核條例制定中。
不需要考核的他們,就是這麼的支持考核工作。
學宮之外的人知道考核這事,自然是不滿的。
除了通過招賢令進去,學宮中其他人都是那22位大賢的族人或弟子,他們就沒有考核,憑什麼自己需要被考,還是和其他想入學宮的人一起考?
閔子游不是學宮中人的身份這時候就很好了,拉著其他士人一起支持考核的政策,直接就在辯論場開啟了辯論。
他們未必很多人都是想靠近學宮的,很多的人還是想通過皇帝一展才能,但那些後入洛京的大賢子弟們的更讓他們不爽。
考、必須考,憑什麼你們就不想考,是覺得自己才能不夠只能蹭老師的關係嗎,辣雞?
天子不在京中,他們就是鬧也鬧不到天子耳中,朝中諸公也只會和之前一般不理會他們,折騰兩次無果後,一些人便也不再鬧了。
而其他賢者,大部分都還是自恃身份,少有去主動聯絡他人的。
誰都不認為自己才學差人一等,為這事去找洛陽學宮裡頭的人,在洛京百官府上串門,他們暫時還不是很能接受。
而洛京本地權貴們從西鄉侯那兒打聽到他們也能推舉出一個名額之後,最近一段時間倒是對洛陽學宮的關注熱情空前高漲,也想推舉出一個洛京本地的大賢。
自從洛陽學宮匾額掛上那天開始,朝野上下都默認了這是皇帝以後選官所在。
能在匯集全國師資力量的洛陽學宮裡學習,權貴們也願意送自己孩子進去。未來選官在洛陽學宮選,皇帝也只是有這個想法,還沒有開始實施,他們家的孩子也能進去走這條路,他們沒有必須要反對皇帝的理由。
重點是他第五小白身份不一般,這不是那種能讓他們拖延、商量、開會、改方案的君王,他是真天命所歸的天子,尚且還比較純粹,對世界的認識理解有限的大家,反對什麼也反對不了天意。
都不反對了,那他們想辦法往全是外地人的學宮裡塞個自己人,這問題不大吧。
就是人選有點難,洛京本地有點才有點名的基本都在朝中了,大家都是有官職的人,都有事,沒那個閒工夫去洛陽學宮。
身份和名聲最高的穆王孫已經是學宮名義上的管理者了,但他學宮都很少去,真正的學宮管理者張宏、孫令暻都是陛下的人。
於是權貴們的目光就放在一些退休的老人身上,這幾天不少有心人家裡的車駕使用都頻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