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具體怎麼做,都是周祿、張宏等地方官員商量決定的。京口是謝況選擇的試驗田,對於這一點,周祿看得是格外通透。
雖然許多人說皇帝是忌憚他,才把他從襄陽那樣的前線重鎮調到早就衰落了的京口,但周祿都不以為然,他本就不是為了功名才從軍的,能讓他做些實事,比什麼都重要。
就任南徐州刺史以來,周祿可以說得上是夙興夜寐,昨日為了練軍,甚至怠慢了臨淮公主。
這事並非他刻意為之,只是日子過昏了頭,記錯了臨淮公主到達的日子。可惜張別駕最近也很忙,沒法在一旁提醒他,才有了這樣的疏漏。
但周祿還是想要盡力彌補的。
因此,謝宜瑤次日一早剛起床還未洗漱完時,就聽到有人通傳:「殿下,周將軍在外頭候了許久了。」
第68章 京口兵將(六) 謝宜瑤覺得自己變得十……
「下官給殿下請罪。昨日有所怠慢, 但我做將軍的,實在不好臨時拋下將士們。」
周祿見到謝宜瑤的第一句話是道歉,隨後就是辯解。但話說完後好歹是規規矩矩地行了禮的, 要知道他半輩子混跡於行伍之中, 對於這些細枝末節是最不在乎的。
雖然有狡辯的嫌疑, 但謝宜瑤看周祿今日一早便登門謝罪,態度又是如此誠懇,也知道昨天確實是情有可原,便不打算追究,客氣地請周祿坐下了。
「周將軍不必介懷, 軍務是你的本職, 以其為重乃是本分。況且我在京口要待上許久,不差這麼一天,倒是以後我還要麻煩將軍。」
「不麻煩不麻煩, 」周祿不好意思地說,「殿下日後要召見下官, 只要事先講過,好讓我調度日程即可, 不會再有昨日這般的變故。」
侍僮端上茶水瓜果, 謝宜瑤和周祿簡單寒暄了幾句,並給他傳達了一些謝況慰問的話。周祿比她想像中更好相處, 交談的氣氛也很是融洽。
周祿可謂是先前北伐的最大功臣, 不僅拿下數座城池, 還親自斬下敵國將領的頭顱。大楚從皇帝到百姓的口中, 都流傳著這位將軍的傳說。
謝宜瑤自然也很敬仰周祿,可惜陸安因為其兄的緣故,對周祿有些不滿。為此, 她方才特意囑咐僕從們不要去通知陸安,免得他過來見到周祿後用那張沒分寸的嘴惹出事來。
「本公主久仰將軍大名。聽說將軍當年出奇策,一舉攻下南陽,讓燕國軍民都心悅誠服,堪稱天神天將。」
「哪裡,都是些添油加醋的傳聞,」周祿擺擺手,「不過南陽
一戰確實很有意思,殿下若是好奇,我親自說給殿下聽便是。」
於是乎周祿開始講起他當年是如何包圍南陽、誘敵迎戰,把燕軍弄得團團轉,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謝宜瑤認真聽著,時不時點點頭,還說幾句「真的嗎」「好厲害」「居然還有這種事」。
對於周祿而言,比起那些功名利祿,這樣直白的崇拜和追捧才更讓他感到滿足。
他坦言道:「其實當時陛下讓我去襄陽,而非在東路攻城守城,我起初是有些不解的,覺得陛下不給我立功的機會。」
「絕無此事。雍州是父皇發家的地方,他顯然是對將軍寄予厚望呀。」
「哈哈,」周祿爽朗地笑了兩聲,「殿下莫急,下官正要說呢。後來我也想明白了,這雍州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陛下是信任臣。且對於北人來說,淮南的城池本就難守,所以楚軍能拿下壽陽合肥是順理成章。但南陽就並不好打,這等重責,舍祿其誰?」
周祿確實有自傲的資本,楚軍拿下壽陽合肥其實並非一帆風順,若是將領換成周祿,沒準會順利許多。
但若說是「順理成章」,還是有些誇張了。
謝宜瑤笑道:「將軍說得對,父皇也是這個意思。現在大楚將士們該戒驕戒躁,不可為先前北伐的戰果所迷惑。詰戎治兵,方能有太平之世。」
從北方士族南渡後,南地尚武的風氣逐漸逆轉,如今只有少數本土南人保留了一點這樣的習性。更有不少南人仍將北人視為未開化的異族,認為他們粗魯好鬥,因此從骨子裡看不起他們,但又因著北人善戰的刻板印象而自卑。
楚國在北伐中大勝,這種自卑又轉換成了自滿。
然而南楚大勝固然有兵多將勇、裝備精良的原因在,但也有一些運氣因素,至少,楚軍和燕軍的實力並沒有多大差距。
因此朝堂上那些勸誡謝況繼續北伐的,無一不受到謝況的痛批,當面指責他們是好大喜功的投機分子。=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