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諸位皇子們尚且年幼,謝況不得不讓諸皇弟的子嗣們去出任地方官吏,但除了謝義道短暫地出任過吳興太守外,三吳之地不曾被皇家直接管制,而是大多由當地大族出任地方郡守。
相比起在朝野之中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北人,在此地經營了數百年的吳人們在政治上的表現更為隱秘,卻也更為長久。
謝況能對落寞了的僑族們開刀,對三吳諸族卻仍然忌憚許多分。
但忌憚,不代表沒有打壓的意思,眼下這樣一件出格的小事,怎知不會是將來風雨的開端?
於是朝野上下,又別有一番立場變換、你爭我斗,自然不在話下了。
……
然而身處風波中心的謝宜瑤本人,心情卻格外平靜。
開府的事她早就知道,她從京口回來後沒多久,謝況就透露了這方面的意思,就連官署的位置都還聽取過她的意見,新建了一座不大的官邸,只是外人先前不知其用途罷了。
以宅為府雖然也是個法子,但往後謝宜瑤府上的僚屬將會比現在公主第上的家官要多得多,這樣一批官員出入內城中的公主宅第,難免不便。
正式的詔令頒布後不久,吳郡公主府外很快就變成了車水馬龍的景象。
謝宜瑤常年在外拋頭露面,現在置了府屬,和官員來往更方便了。她明面上是太子一黨,又有如此殊榮,願意親自來巴結的人,自然不在少數。
登門道賀的人一批接一批。謝宜瑤不是已經和這些達官顯貴本人有過交集,就是和他們的妻女時常來往。應對起來,雖然算不上是得心應手,卻也沒有太大困難。
前來拜訪的客人中,最讓謝宜瑤留心的就是朱雲和陸淵二人。
第一次見到三妹夫朱雲,居然是對方親自登門拜訪,而非通過謝宜環引薦,這讓謝宜瑤感到很是意外。
朱雲出身吳郡朱氏,其父雖然官位不高,但朱家所擁有的門客、佃戶、部曲,和在地方上的聲望,都不可小覷。
朱雲尚主,更是皇帝與朱家的一次互相認可。
謝宜瑤也有意與朱雲結交,她現在是吳郡公主,雖然沒權力對吳郡的事務插手,但好歹也是吃起了吳郡交上來的糧。以此為契機和吳郡的宗族們打好關係,總是不虧的。
可惜朱雲這次主動拜訪,不過是公事公辦,並沒有私下和謝宜瑤結交的意思在。
朱雲年紀和謝宜環相仿,還年輕得很,入仕沒幾年,不久前剛遷到東宮任職,謝宜瑤對他有點印象,前世他後來和謝容關係密切,是徹頭徹尾的太子黨。
說到謝容,小太子今年雖然才七歲,但已經有了不小的政治影響力。雖然他本人還遠遠沒能力監國理政,可他身邊聚集的這批人,已經可以說是群英薈萃。
這讓謝宜瑤很是羨慕,好在「群英」們比起看重謝容的早慧與孝心,更多的只是看重他的太子身份而已。
當然,這些要把她府上的門檻都踏破的客人們,大都也是看重她的身份——以皇女身份封郡公主,甚至破格開府——而不是她本人。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陸淵就是那個例外。
從京口回來後,謝宜瑤曾到陸府拜訪過他,又因為有陸安的稱讚在,陸淵對這個初露崢嶸的帝王長女,可謂是青眼有加。
陸淵身為開國功臣,頗受謝況重用,但他沒有矜功恃寵,反倒謙卑自牧。
只是陸淵一直想要建功立業,沒能參與先前的北伐,叫他十分不滿。
所以,他是想盡了辦法「提醒」皇帝,他要是再呆在京城,哪怕是再高的官職他都不樂意啦。他偏要到地方去,替主上管控重鎮。
這是一種危險的想法,很容易讓帝王疑心,但陸淵很是執拗,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陸淵宿衛宮禁,知道謝宜瑤經常進宮面聖,自然而然也想到了讓謝宜瑤去幫他說幾句話。
今天陸淵登門拜訪,除了道賀,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來的。
謝宜瑤很懂分寸,不怎麼在皇帝父親面前提起對地方人員調動的看法,但她的消息確實比這些大臣們都要靈通。
就比如說,之前謝沖的事牽連了許多人,連帶著豫州那邊也生了些亂子,還未完全了結。豫州轄下有大量前些年才從北燕手中搶回的領土,有種種疑難雜症未解,眼下暫且由謝況的一位堂弟權加監理,而刺史一職尚且空缺。
謝況是有意讓陸淵去擔任這個職務的。
可帝王的多疑讓謝況不得不百般思量。他固然和陸淵有極深的情誼,知曉他的忠心,但這份是對著謝況本人,而非皇帝的。=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