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畢竟是陛下的女兒,從別的角度旁敲側擊一下也無不可的。更不用說,那次公主在文德殿和陛下的爭吵,許多大臣們都知道,他們不敢觸陛下的霉頭,可覺得殿下是敢的。至於我阿父,他……」
謝宜瑤輕笑道:「不用說,我知道。」
謝況之前敲打了崔暉許多次,這個時候崔暉要是還主動去跟他對著幹,怕是不想活了。
所以他想找一個人替自己去。
謝宜瑤不同,她和謝況的關係雖然冷凍了許久,但怎麼說謝況已經隱約表露過想和解的意思,畢竟也是多年的父女血親,他不會主動開口,但若是謝宜瑤願意低頭,事情便會好辦許多,這一點謝宜瑤也是心知肚明
「我會盡力試一試,只是不保證結果。」
崔朝華這才舒了口氣,道:「多謝殿下。」
謝宜瑤當然不會想著主動和謝況和解,但修堰的事,她是必須要勸的。
哪怕可能勸不下來。
因為她知道,這堰雖然能修成,但在至少需要耗時兩年,調動幾十萬民夫,甚至最終因此死、病、傷著遠超半數。
然而前世堰修成還不到一年,連日的大雨使得河水暴漲,最終衝垮了堤堰,附近的城鎮頓時被淹沒,十餘萬無辜的民眾因此喪生。
謝況針對敵國的水攻奇計不僅沒能實現,反倒禍害了本國百姓。
想到這裡,謝宜瑤心中難免戚戚。
她本以為在無數個細小的變化疊加起來後,這件離譜的事情也能消失在這一生的世界中。但自從豫州刺史領壽陽降燕後,大局好像又一次貼近了前世的歷史軌跡。
咸寧初的大雪是天災,而這一次卻是人禍,謝宜瑤沒法再一次心安理得地依靠「預知」去牟利,哪怕她光是靠倒賣穀米就能賺個盆滿缽滿,甚至還能順勢讓謝況的聲名一落千丈……
這幾年除了新亭那日的突發情況,謝宜瑤已經很少主動在檯面上掀起什麼風波。
但這次她既然知道之後可能的結局,就無法再作壁上觀了,哪怕謝況會為此動怒。
她要阻止這次禍端,不論付出什麼代價。
……
「這是什麼?」
謝況瞥了眼身邊人遞上來的文書,冷冷問道。
「是尚書台那邊送來的。」
「可說了什麼話沒有?」
「沒有,只是讓陛下過目。」
謝況心情本就不佳,因此本打算隨意翻翻就作罷,可一翻,他心中的怒氣就又上來了。
這份文書里,記的是過去一年各州郡的戶口和稅收,並很「貼心」地在一旁標記了前幾年的數據。
上一個夏天,蜀地有旱災。上一個冬天,江東有雪災。
最近這一兩年,南國的天災不斷,人禍也不少,因此謝況稱帝以來第一次,戶口數目出現了倒退的情況。
當然,災害並非唯一的原因。比如越發嚴苛的徭役和賦稅,使得多地都有大規模的逃亡情況。更有許多人為了躲避徭役賦稅,出家為僧為尼的,但因為是貼合了皇帝的個人喜好,這種目的不純的皈依並未得到扼制。
這些原因的分析,文書上並沒有寫,可謝況總是能想到一兩點的。將這份文書呈上來的人的目的,更是不言而喻了。
在他執意要修堰的前提下,呈上這樣一份文書,即使不說,也明顯蘊含了勸諫的意思。
這並不是讓謝況最生氣的原因,他真正氣憤的是,自己甚至無法為此動怒,畢竟他們名義上也只是在履行臣子的職責,謝況無法證明他們的目的,那只是他的猜想。
若是他為此發怒,反倒造就了這群人剛正不阿、敢於直諫的好名聲。而他謝況,則會和昏君、庸君,甚至於暴君的形象牽扯上關係。
這才是謝況最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只能忍。
這群人知道他一定會忍,才敢這樣做的。
謝況在氣頭上,正是無處發泄的時候,突然又聽人傳報:「陛下,吳郡公主請見。」
第113章 長刀出鞘(八) 「你就沒有其他話想和……
「今日陛下心情不大好, 殿下不如改日再來吧。」=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