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瑤讓廚房熬了點粥,就先跟沈蘊芳將她在崔宅和崔暉的聊的話說了,又講了裴賀找到的柳濤的書信的事。
沈蘊芳道:「前線最近沒動靜,京城裡倒是事情不少。」
謝宜瑤道:「說到前線,我剛才在路
邊的茶攤上和人聊了會。」
於是又把和那兩個漢子的對話,揀重要的說了。
沈蘊芳感嘆:「坊間對上面這些人的事,倒也是有點獨到的看法。」
謝宜瑤笑道:「這點東西,作為茶餘飯後的話題,也足夠有趣不是?」
「貴主還笑。太子在民間的風評這麼好,我們該擔心才對。」
謝宜瑤倒很樂觀:「太子風評好,不就意味著皇帝名聲差嗎?總歸是於我們有利的。再者說,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謝容不曾監國過,誰能知道他真的理政了是什麼樣子?他們也不過是期待有個好的皇帝罷了,並不是格外看重太子,又有什麼可說的了?更可見這幾年因為皇帝的緣故,民怨積壓了何等多。」
「倒也是,」沈蘊芳道,「對了,春燕昨日來說過,京口那邊,又要有人來投奔公主呢。」
「可有說都是為了什麼來的麼?」
「一來麼,是之前公主第的女侍衛們在李侃之亂中立了功,把這名聲打了出去。二來麼……如果不是走投無路,又為何要選擇這樣冒險的活計?至少這邊錢給的是夠的。」
謝宜瑤的眉頭皺了起來:「南徐州果然也不容樂觀了。也是,畢竟就算周祿和張宏再怎麼有能力,皇帝的指令,地方上的人也無權更改。他們或許也是聽到了點風聲吧。」
謝宜瑤想著前世為了修堰而徵發的二十萬民夫,光是數字就足夠觸目驚心,而落在每一個人身上,又不知道是幾家的痛苦。
她還是嘆了口氣,道:「也罷,只要不太多,我們這邊自然是能接收的了,只是要低調。京城裡頭,眼睛還是太多了。
「這是自然,我和靈鵲會辦好的。不過還有一事,貴主是不是還不知道……?」
「何事?」
「周祿要回京了。」
北燕撤了援軍,但城內仍有人在堅守,謝況看攻打無望,又一心想要水淹壽陽,就想著把前線的大軍先召回來一些。
這麼多軍隊放在外面,又不打仗,只是原地待命,他不放心。
「可為何是回京?周祿手下的軍隊呢?」
「據說是只帶了極少的親兵,其餘的兵將,除了在原地待命的,都皇帝下令由被別人帶回了京口。」
謝宜瑤啊了一聲,雙手撐在榻上,向後一靠。
謝況並不信任周祿,或者說,他不能信任一個有實力威脅到他的人。
這一點,謝宜瑤比誰都再清楚不過。
周祿雖然算不上高門出身,但總歸也是士族,又幾乎是百戰百勝,在南北兩國都極有盛名。
這幾年來,在京口,他又格外受當地軍民的愛戴。
如果周祿有反心,謝況是絕對不能承受得了的。
第116章 終局將至(一) 而是他本來就是這樣的……
周祿做了幾年的南徐州刺史, 在京口經營了數年,和當地的兵士與百姓都有了些感情。
皇帝命他回京,並只允許帶幾百個親兵, 其意圖是再明顯不過的了。雖然周祿認為皇帝還沒昏聵到會在這個時候就行鳥盡弓藏之事的地步, 但也知道自己這次進了京城, 可就不能輕易地離開了。
但他別無他法。
回到闊別多年的京城的第二日,周祿就徑直入了宮。他本以為謝況會在文德殿接見自己,沒想到宮中的內官直接將他隻身帶去了華林園。
等周祿到了華林園,皇帝已經笑盈盈地在那等了。
周祿連忙行禮:「參見陛下。」
「免禮,」謝況親自扶著他起來, 「數年不見, 文祐還是和往年一樣風采啊。」
周祿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淚,道:「陛下卻是消瘦了許多。」
「唉,不像文祐老當益壯, 」謝況嘆道,「朕年紀大了就不中用咯。今天天氣好, 醫官也建議朕平時多出來走走,卿便陪朕在這華林園裡逛一逛吧。」
周祿恭敬道:「是。」
華林園中除了他們二人, 只有幾個御前的內官, 灑掃的宮人早就被提前打發出了出去。
因此他們聊些什麼,是不用顧忌的。
「文祐在京口這麼多年, 朕少有機會親自見見你, 實在可惜。」
「是臣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