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中為官,如若連這基本的審時度勢都不會,又怎麼可能走得遠?
周瑛和施元夕行事,不像魏家那般不擇手段。
在某些事情的處理上,甚至還能稱得上明辨是非。
王瑞平抬眼,看了下施元夕,神色頗有些複雜。
他身處中立派,自然知曉這些人的想法,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對施元夕的做法感慨不已。
魏家倒台後,她在論功行賞時,特地提及魏長空這個人。
此事雖然遭到朝野上下的反對,可她卻用這種方式告知所有朝臣,周瑛一派行事極其公允。
縱觀歷朝歷代,凡是經歷過這樣重大變革,被拉下台的罪臣,家中幾乎都不可能留下什麼活口。
更別說是正常為官了。
可他們非但饒恕了魏黨一派所有無辜的罪臣家眷,且還給出身魏家的魏長空機會。
不管此舉是不是為著收買人心而為之,在眼下都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效果。
……畢竟上一位手握大權的魏太后,臨朝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提拔自己人,清算朝中舊臣。
朝堂苦魏黨久矣,周太妃臨朝之勢銳不可當。
與其螳臂當車,倒不如順水推舟,也好在周太妃的面前表現一二。
顧安仲站在謝郁維的身後,見得這番景象,神色微沉。
魏太后剛死,施元夕一派便如此迫不及待,要將周太妃推至朝前。
他們與魏家鬥了那麼久,始終都無法占據上風的原因,便是因為那個垂簾聽政的魏太后!
如今舊事重演,走了一個魏太后,又出現另一個周太妃再次把持朝堂。
周瑛一旦臨朝,朝中權勢必定會朝著他們那方傾斜。
對他們來說,就是再度走入死胡同,這與等死又有何區別?
顧安仲沒有任何猶豫,快步上前,沉聲道:「臣以為,此事不妥。」
反對的聲音一起,殿內許多人都看向了他。
「臨朝之事,自來都只有太后能做,太妃娘娘雖是皇上的生母,可並未被冊立為皇后,更無太后之名。」
「以這等身份臨朝,名不正言不順,怕是不能讓天下人信服。」
名分很重要,尤其是在這個節骨眼上。
他的話落下後,似是說動了朝中的幾位老臣,內閣一位吳姓閣老上前半步,沉聲道:「臣以為,顧大人所言有理。」
羅明正站在施元夕身旁,見狀皺眉:「吳閣老這是何意?」
施元夕聲色平靜:「自然是聽從他主子的意思。」
這位吳閣老看似中立,實則背地裡卻早已投靠江太妃。
施元夕從很早之前就留意過,他平時在朝上很少開口,只要開口,絕大部分都是站在謝家的立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