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內燈火通明,官員們皆能將此物看得清楚。
是中書省的印章。
這就是謝郁維的誠意。
那天以後,謝府門庭若市,來往之人眾多。
原本還在觀望的世家,紛紛按耐不住,主動與其相商。
謝郁維在謹慎考量後,選定了其中一人。
刑部與其餘幾部不同,能在刑部任職的官員,都必須熟知大梁律令,符合這個條件,行事又還算穩妥的人,只有一兩位。
反覆考量後,終是選定一人。
此人乃是平西巡撫,今歲已有四十,其背後的世家門閥,在京中也算是頗有手段。
各方面都符合謝郁維的要求。
兩邊達成一致後,謝家先一步出手,在吏部之事上大做文章。
吏部中,本就有著不少官員與謝家有關,蔣譚明倒台後,朝中清算了一批人,可仍舊保留許多官員。
王瑞平接手後,事務繁雜,他整日裡忙碌非常,都未能將所有的事情理清。
謝家便就此事借題發揮,說吏部乃六部之首,侍郎之位不可空缺太久,趁機為謝毅造勢,欲將其推上侍郎一位。
朝中其他官員自不能認同,兩邊博弈拉扯,耗了將近二十餘天的時間,才將此事落定。
能最終敲定此事,也是因為吏部從前的壞帳被王瑞平查了出來,蔣譚明手底下的官員只得出來領罪,那因外甥被定罪的蔣譚明,直接數罪併罰,判處斬首。
罪責清理後,朝上這才鬆口,讓謝毅補上侍郎一位。
可同時跟謝毅一同上任的,還有另外一名周瑛從地方提拔起來的官員。
認真算起來,謝家是用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一位,換了個吏部侍郎回來。
且經此一事,吏部中大換血,謝毅便是坐上這個位置,身側能用之人也不多,絕大部分都是些小官。
能夠起到的作用,遠比不上蔣譚明在時。
而蔣譚明的事,再度說明了刑部在朝中的意義重大。
是以在聖旨頒布後,謝郁維連夜與眾多官員商定,準備推舉平西巡撫上位,爭奪刑部尚書一職。
深夜裡,書房內議事的官員盡數離開後,謝郁維靠在身後的椅背上,輕按著自己的眉心。
朝上爭鬥日益激烈,他已經有好幾日都沒好好休息過。
今日議事結束得較早,難得多了幾分空閒,他靜坐在書案背後,看著旁邊點燃的燭火被風吹滅,謝郁維眼眸微沉。
=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