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她飛身跳下船,幾個起伏掠過水麵,消失不見了。
梅四欣羨不已:「夫人,下次您這位妹妹再來時,請她教我學道吧!我要能飛天遁地,就更能保護夫人了。」
三日後,寶釵坐在廊下,一手搖著阿瞻的小床,一手捧卷閱讀。
一張信箋忽從院外竹林滑出,飄飄搖搖越過院牆,準確無誤地落在寶釵手上。
寶釵起身四下看過,並無一個人影。
她將信箋展開,熟悉的黛玉筆跡,只有兩句話:速來江東周府,故人遙望芳蹤。
故人?周府!果然是那位孫夫人非此世人。
寶釵又驚又喜,她將阿瞻抱回房去,教梅鹿看著,到廂房召來梅四、蘭五,讓她們扮做書童,收拾行裝。
她則扮做「黃先生」去府所找到關羽,說明自己要臨時外出,拿三個錦囊給他以備不時之需。
行出襄陽城不久,路過一片松林,忽一陣清香撲鼻,又有輕柔的鳥鳴吟唱。
寶釵按轡徐行,凝神向道路兩旁看去,
忽迎頭風動,一女子從樹梢跳下,笑道:「這位公子風姿特秀,盡顯魏晉風流啊!」
正是黛玉。
見此人如此神出鬼沒,蘭五瞬間亮出匕首,卻被梅四悄悄按了下去。
寶釵勒馬笑道:「我此生所向,乃消掉混亂的魏晉南北朝,為大漢續命四百載!」
她展開雙臂,颯然道:「此乃大漢風流!」
「說得好!」黛玉豎起拇指,「為了姐姐的志向,我也得向所謂的天命定數爭上一爭!」
兩人相視大笑,寶釵拍拍馬鞍:「上來,本公子帶你!」
黛玉也不推辭,躍身坐在她身後,笑道:「這樣走太慢了,我有個縮地成寸的小術法,請姐姐一觀。」
她伸手念訣,輕喝一聲:「起!」
霎時飛沙走石,天地昏暗,眾人再睜眼時,已到了一座城外,上書兩個大字:吳郡。
蘭五大為驚奇,咋舌道:「若將此法用於戰場,豈不很快統一天下了嗎?」
「對呀!」梅四向寶釵道,「待咱們回了襄陽,夫人一定要引薦這位小姐給劉皇叔。」
黛玉笑道:「此法可一而不可再,私下娛樂可以,若於戰場施展,只怕會生靈塗炭、後患無窮。」
梅四、蘭五異口同聲:「為何?」
黛玉靠在寶釵肩頭,問一直沉默不語的寶姐姐:「姐姐可知此中緣故?」
寶釵嘆道:「妹妹若助我們,自會有人助曹、助吳,神仙打架,戰事擴張,到時遭殃的只有普通庶民而已。」
「就像封神大戰!」蘭五瞬間懂了。
黛玉低聲道:「知我者,寶姐姐也!許多事非我不助,實不能也!」
接近城門,她隨手變出一頂冪籬頂在頭上。
寶釵深知她意,跳下馬,牽馬緩緩而行。
門口守衛見他們是一對恩愛夫妻模樣,也沒有多盤問,便放了進去。
黛玉坐在馬上,笑道:「說起來,我上次騎馬還是在蘇州呢!那時候才三歲,出門踏青時坐在父親懷裡......」
原是傷感的話,她嗓音中的笑卻依然真切實在。看來,這些年林妹妹果然過得很好。
寶釵仰頭,透過冪籬瞧見她彎起的唇角,又看向她在馬鬃上順手編織小辮的手指,笑道:「既沒騎過馬就安穩些,我替你牽著慢慢走。」
黛玉纖指飛梭,又替棗紅馬編出一條小辮子,怡然笑道:「無妨,掉下來也不怕!」
她引著三人在城內東走西拐,進了一條寬闊乾淨的大街上,兩旁房屋儼然,門樓高闊,安靜肅穆,顯然是高官士族聚集地。
寶釵低聲道:「這位故人到底是誰?」
黛玉笑得神秘:「是咱兩個皆很親近的故人。」
一連串的姓名在腦海間划過,寶釵顫了嗓音:「可是大觀園裡的姐妹?」
黛玉挑眉:「寶姐姐蕙質蘭心,不妨猜上一猜!」
一輛馬車轆轆駛近,車速越來越慢,趕馬車的是位健壯僕婦,顯然車內是女眷。
寶釵並不胡亂張望,垂頭牽馬靠邊,沉吟道:「能說動孫策避過刺客,左右周郎決策的,必也是位有智謀有決斷的。不是探丫頭,就是鳳丫頭,若不是鳳丫頭,就是......」
「寶姐姐!」
那輛馬車已在她們身邊停下,車簾掀開,一人探身走出,挽著高髻,簪著步搖,嬌俏靈動,身形高挑,鶴勢螂形,招手笑道:
「你怎麼只記得探春姐姐、璉二嫂子,竟把我這個故人都給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