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斜月台。」
外朝結束後,還有一場小內朝要梁寂鸞主持,斜月台里站著十二位大臣。
從先帝到梁寂鸞這一代,多數為官已久,稱得上老臣,僅有三位歲數更為年輕的,都以梁寂鸞為首,身為親信,家世氣勢才情都不凡。
屋內軒窗半開,經過激烈討論,已是到了下半場時節,內侍們看準時機,在帝王示意之下上前奉茶,方才唇槍舌劍的臣子才有了片刻歇息的時間。
一道本不該出現在此的嬌麗身影經過軒窗,有人不經意抬眸撞見,忽然疑聲詢問,「那是……」
聲音驚動旁人,引發效應連帶其他目光也都紛紛看過去。
侍人在前面引路,意在將翁思嫵帶去提前安置好的屋子,這不是她頭一回來這裡。
但對這裡的印象半點也不模糊,她在這裡吃過梁寂鸞親手餵的櫻桃,當時他還聞錯了她身上的香,惹得翁思嫵芳心不悅。
事後去浣衣坊借他的衣物,也算得上是情有可原。
庭中小娘踩著地上影子,窈窕的越過一塊又一塊石板,眼尾微挑,灼若芙蕖的艷色讓人看一眼足以怦然心動。
小內朝中的臣子問道:「芙徽公主怎麼會來此處?」
內朝之威嚴,閒雜人等一律都不許隨意進入,周圍又有禁軍侍衛重重把守,任何蹤跡在此都插翅難飛,難以躲藏。
能進來就只有一個可能,眾人餘光隨之向屋內最前方的主位窺探過去,梁寂鸞的位置視野極為空曠方便,臣子們的舉動不僅能瞧得一清二楚,實則外面路過的人也會更早發現。
他的確比其他人都先注意到有一抹身影從斜月台門口進來,翁思嫵去的正是安排好的屋子。
在有大臣問詢後,等到那道身影完全經過了,梁寂鸞方才開口,「芙徽年紀小,其父在世前為先帝效力有功,太后托朕多加關懷照拂,朕便讓她來此一敘,諸位還有什麼疑問嗎?」
「不,臣……」
「臣等無議。」
只是有些過於出乎意料,陛下竟然會容許芙徽公主到這種地步,連主持小朝政的地方都能進來。
然而窺探陛下天顏,神情照例不多,顯然這種優待並沒有多麼特別。
翁思嫵被引到屋內後,侍人便為她斟茶去了,今日的斜月台和之前的似乎有所不同。
她坐著等了一會兒,看見窗台上的花枝繁茂,便去窗口處站了一下,正好看到距離她不遠的屋子裡忽然有門打開。
侍衛鎮守,曾經在宮宴上見過的少數大臣們從裡頭出來,她才分辨出來為何會覺得不同了。
顯然上回她來的那日,並不知道這裡是梁寂鸞主持小朝政的地方,怪不得在進來後感覺到氣氛森嚴,連默秋都被攔在外面。
而她所在的屋子,都在那些大臣經過時得到注目,翁思嫵不清楚他們為什麼會投來目光,直覺讓她側身往旁邊讓了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