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見過不少東胡貴女,一個個眼高於頂,蠻橫驕矜,據宮裡人說皇后陪嫁豐富,皇弟將她遠遠丟在鳳儀宮,她還把整個宮殿打造的舒適奢華,頗為靡費,跟她見過的那些東胡貴女一個做派。陽阿公主又想撇嘴了,忍著心裡的不快,回家叫貼身的侍女另準備了一份禮物,送給皇后。
孟古青身邊的外交都是交給扶桑打理的,這丫頭思變穩重,記性也好,接到公主府的禮品後,立刻就拿來給孟古青看了。採薇跟著進門,她還對昨日在太后宮裡陽阿公主的態度義憤填膺,「昨日從太后宮裡一出來,就叫人往蒹葭宮抬了一箱子禮物,聽說四個內侍都差點抬不動,給咱們送的都是些什麼?別人不要的邊角料。」
孟古青還沒說話,扶桑先扯了一把,「又胡說,跟你說過多少遍,這是宮裡,不是老家,禍從口出,公主是咱們能非議的?你怎麼就是不聽勸,上一次在皇上面前胡說,差點就惹了大禍。」
採薇其實已經很謹慎了,也知道自己脾氣暴躁,經常不敢往大人物跟前湊,孟古青出門她也很少跟著。上一次也是事出有因,誰知道皇上過來不通報啊,嚇得她半個月沒敢高聲。而且她本來也沒說錯,這京城本來就克她們娘娘吧,從來就是個最沒地位的,討好了這個還有那個,如今連個公主也敢厚此薄彼,送來的這些東西本來就不怎麼行嘛,連她們殿裡二等的擺設都比不上。
採薇真的很不服氣,不過娘娘跟扶桑都比她聰明,她們的話她是聽的,也不想闖禍被送出去,服軟道:「好嘛,我知道錯了,我這不是就在咱們自己人跟前嘟囔幾句嗎?你看我在外人面前多說一個字嗎?也不要小看了我好不好。」
採薇雖然牢騷多,也不比扶桑謹慎,可很有親和力,宮裡她的小道消息來源最多,這兩個丫頭挺互補,孟古青也不願太約束她們,當然也不縱容。扶桑教訓採薇的時候,她只看著不說話,陽阿公主跟徐貴妃交好,給人家送禮情有可原,能給她也一份,也是看在『中宮皇后』的面子。
她並非從小在此長大,觀念早已形成,實在沒有身為貴族的自覺,也不覺得所謂皇后的尊嚴有那麼需要維護。是以後面陽阿公主再入宮,先去看望太后,再去蒹葭宮看望貴妃,經常忽略皇后的存在,孟古青也只當不清楚她來了,不來她還懶得應酬呢,只需要將太后、小皇帝敷衍好了就成。
小皇帝確有明君之質,大武朝以『武』立國,不管是先帝還是攝政王,皆好戰成性,推翻前燕,建立新朝,三十來年戰火不斷,到了小皇帝終於可以親政的景泰八年,武朝上下早已財力衰竭,百姓不堪重負,怨聲載道。東胡親貴們依然傲慢凌人,仰仗高昌驍勇的騎兵,暴力治國,只有從小讀儒家典籍的趙東臨持反對意見,朝廷上下以徐家為首的南人黨派當然是支持皇帝的,奈何手裡沒權,說話腰杆子都挺不直,同樣的問題已經在朝堂上爭了無數遍。
剛剛掌權的趙東臨被幾個叔叔轄制的面紅耳赤,眼見吵不贏,他倒是不吵了,叔叔們愛帶兵就先帶去,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內,他身邊雖有幾個伴讀組成的班底,到底能用的人太少了,還是得先拉起一個獨屬於自己的朝臣班子,才好有所作為。
前些時候挑侍衛,他本就是想在南人裡面找的,不想皇后給他一個大驚喜,送了譚瑛這麼個大人才,只在婚期准了四五天假,便招了譚瑛日日陪他練武。譚瑛市井出身,以前陪著過手的要麼是鏢行的同伴,要麼是師傅門下的同門師兄,一個個糊摔海打,皮糙肉厚,經得住折騰,哪裡陪過貴公子練武,尤其是皇上這樣從小養尊處優的。
且皇上原先的師傅擔著責任,教導起來只求無過,不求有功,難免慎重拘束。小皇帝跟譚瑛練了一陣子,才發現自己以前練的堪稱花拳繡腿,他以為的凌厲出招,在內行看來完全是軟綿綿的花腔擺設,興奮之下以免譚瑛也顧忌起來,只叫他放開手操練,這一放開手吃苦的就變成他自己。
可是話已經放出去,總不好叫譚瑛收著點吧,他自己丟不起那人不說,也害怕譚瑛就此顧慮起來,偶爾譚瑛手重,他撐不住也硬挺著不吭聲。馮天保自小看著皇上長大,對於皇上的斤兩最清楚,有時候聽那刀背砍在身上的聲音,他都覺得肉痛,有心想提點幾句,又被皇上瞪的將話咽了回去。=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1_b/bjZNz.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