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霖秋懷著疑慮,隨畢錦川進入龍殿,一路上,他都在腦海中呼喚明憶鴻,或許是距離太遠,他遲遲得不到對方的回應。
眼下局勢所迫,蕭霖秋不能有太多動作。
入殿後,蕭霖秋被茶水相待,對方似乎是刻意遣散侍從,讓他們有須臾的空間,來言說接下來的事情。
畢錦川輕抿茶水後,才緩緩出聲,「你能否替朕指出如今大梁的局勢?」
聞言,蕭霖秋微皺眉,依舊保持最標準的儀態。儘管他不太明白對方所意為何,但現在只能按部就班,等待時機成熟。
畢錦川的問題,讓他想起了兄長的教導:臣於君,須坦言相待,不可掩蓋分毫;而君於臣,自不可偏私。否則君臣皆有顧慮,暗覆明,水難清,民生亦有牽連。
蕭霖秋斂色端正姿勢,做足世大家的風範,他頷首道:「若是陛下不介意,臣將會如實說明。」
見畢錦川點頭默許後,他依言回道:「他國懼我朝兵甲勢力,而興盛僅停滯在建德。」
「弊端為何?」皇帝追問。
蕭霖秋遲鈍許久,說:「官大於民。」
第35章 夜談建德興衰利弊(二)
這回殿內格外安靜, 畢錦川並未急著回應蕭霖秋,他們二人相對而坐,各懷心思。
涼夜浸骨, 茶煙早已散去, 蕭霖秋久坐殿中, 終聽聞對方的聲音如是說道:「……看來當真是朕糊塗了。」
蕭霖秋默不作聲, 他有意無意地觀察畢錦川的舉動,可對方卻出奇的平靜。
「難道……真是朕糊塗了一輩子?」畢錦川淡淡說。
蕭霖秋聞言,不禁擰緊眉頭。
對方恰好而立之年, 怎會說出這番話?
接下來,在蕭霖秋和畢錦川的談話中,蕭霖秋無時無刻都能發現,對方藏在語言中的偏執與固執。
在他猶豫對方為何會性情大變時, 畢錦川說出了最後一句話, 「不光是建德,應該是這天下, 都該對朕唯命是從,因為大梁的光輝國運, 都是朕, 用命脈滋養出來的!若是你站在朕的位置去看,朕何錯之有?」
此話一出,蕭霖秋難免心顫一瞬。
轉眼間, 明憶鴻的聲音忽然出現在蕭霖秋的腦海中, [準備好了,就敲桌子,我帶你離開。]
蕭霖秋眼中閃過一絲慌亂,他用餘光觀察畢錦川, 然後連忙用意識說:[萬一被他看見怎麼辦?]
[那我現在就了結他。]
蕭霖秋聽明憶鴻的語氣,不像是開玩笑。
[不行,眼下又出現了與皇帝有關的疑點,若是他現在死在殿內,恐怕會驚動國師。]蕭霖秋鎮定地解釋道。
[聽你的。]聲音出現後,就很快消失不見。
「蕭仲,你在想什麼?」畢錦川的眸色黯淡下來。
蕭霖秋正色頷首道:「臣知陛下善棋弄墨,詩書滿腹,就算是全天下,也難以找出可以與您匹敵的對手。」
「此乃天下之幸事。」
畢錦川饒有興致地聆聽對方的話,仿佛在此刻,他的虛榮心得到滿足。
「在早些年,陛下亦問過臣,關於家國興衰的問題,而今日,臣有了一個答案。」蕭霖秋緩緩說。
畢錦川問:「是什麼?」
蕭霖秋起身作揖,旋即說:「臣需要宮人,去御廚取回。」
話音剛落,畢錦川便興致勃勃地喚出,守在殿外的宦官。
蕭霖秋湊在其耳邊輕聲說過幾句後,宦官便快步出去了。
良久,宦官止步殿外,將御用托盤交付予蕭霖秋。
此後,殿門再度緊閉,無人敢闖入龍殿。
蕭霖秋將托盤放置在畢錦川的手邊,他的神色從容,「此乃黃米,亦稱黍。」
「不知蕭仲,此為何意啊?」
畢錦川的話音剛落,一陣「叩——」的敲桌聲響起。
一道藍色身影瞬間出現在畢錦川的身側,對方利落地將毫無察覺的人敲暈後,便帶著蕭霖秋離開了。
如此下來,殿內發生的一切,都是微不可查的。
殿外的宦官和守衛,只覺風聲噪,完全沒有察覺出分毫異樣。
皇宮之外,二人依偎著飄飛在夜空中,蕭霖秋忙不迭問:「我哥救出來了嗎?」
[嗯。]
蕭霖秋接著問:「他現在位於何處?」
[蕭府。]
頓時,蕭霖秋怔愣瞬間,他睜大眼睛問:「為何要帶他回去,這不是自投羅網嗎?」
[是他要求的。]
下一刻,蕭霖秋便不再說話。
待他歸府後,蕭霖秋快步奔向亮堂的書房,他氣喘吁吁地推開房門,在入門前,他下意識止住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