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第二式——裝傻充愣。
第三式——練武場上見。
被打過的八皇子、十皇子、十四皇子表示,「痛,實在是太痛了。」
他們是被抬出定親王府的,元熙貼心給他們來了個「馬殺雞」,美名其曰疏通經骨。
十一皇子跟九皇子看了全程,後面跟元熙的交流相當和諧,就提了一嘴,打卡完成梁帝給的任務後,就開開心心的跟元熙聊他在外面遊玩的見聞。
梁帝也不管了,這逆子完全管不動,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吧。
出於慈父心理,梁帝叫來了太子,父子倆不知道在御書房裡聊了什麼。當晚,元熙收到了梁帝派人秘密送來的密詔。
兩道密詔,元熙看完心情有一點點的複雜。
他承認有那麼一瞬間在梁帝身上感受到了一丟丟的父愛。
第236章 這頂帽子真綠番外
光陰似箭。
元熙如今是百歲老人,身體依然硬朗,耳聰目明,一頓能幹三大碗飯;走起路來,健步如飛。
不過他喜歡上了拐杖還有輪椅,經常拿著根拐杖裝模作樣,懶得走路就讓人用輪椅推著他走。
身為皇室的老祖宗,比他輩分高的、年紀大的都去世了。元熙這個活的老祖宗自然是地位超然。
現在坐在龍椅上的皇帝還要叫他一句叔公。
梁帝駕崩後,諡號梁景帝。
當初梁帝晚年主動退位讓賢,將皇位禪讓給太子,平穩的交接權力。
太子地位穩固,梁帝主動禪讓,幾個有野心的皇子也收斂了心思,老老實實的輔佐太子。
太子繼位後,對這幫識時務的兄弟也有幾分好臉色。不過跟親爹在位到底不一樣,其他皇子的行為收斂了幾分,開始在兄弟手下討日子的生活。
除了元熙,依舊跟往日一樣,浪跡天涯。不過他也不是沒有眼色的人,托人把梁帝給他的隨時出入皇宮的令牌還了回去。
最後太子沒收回,讓人又送回定親王府。元熙也搞不清楚他是什麼意思,不過他給那自己就收著。
太子對這個弟弟感觀複雜,不可否認的是他心裡有一些些羨慕元熙的生活。
尤其是每次累死累活的熬夜加班處理朝政,第二天還要上朝。結果時不時收到元熙到處遊玩送回來的土特產,心裡的酸水都在冒泡泡。
對此他的做法就是加倍奴役其他兄弟,讓其他兄弟陪自己熬夜加班,心裡平衡了許多。
晚年的時候,他開始關心元熙過繼子嗣的事情,這可是父皇交給他的任務,他可不想死後到了地下無法交差。
元熙估算了一下自己還能活多久,直言現在過繼還不知道誰給誰送終呢?讓他把這個事情留給他兒子。
太子一聽,覺得十二的話很有道理,反正他也說不過十二,就把這事交給了他兒子,下一任皇帝。
太子受到梁帝的影響,晚年也搞起了禪讓,平穩的將權力交到下一任皇帝手上。
駕崩前,他留下了一道密詔給元熙。
元熙收到的時候滿頭問號。
這道密詔跟梁帝給他的兩道密詔之一內容基本大差不差,大概意思就是後代皇帝乾的不好,出現昏君暴君啥的,元熙有權利換個皇帝上位,匡扶社稷。
元熙嚴重懷疑這兩人私底下商量過。
太子駕崩後諡號梁明帝。
元熙的侄子上位成為新的梁國皇帝。
這個侄子吧,武德充沛。正好前幾任皇帝打好了基礎,國力富強。
大侄子上位幾年就按捺不住開疆擴土,還御駕親征。
元熙看著這個有兩把刷子的大侄子成功將梁國擴張了三分之一,打完後,梁國開始休養生息。
可能是在戰場上受傷多了,這個大侄子有點短命,在位的時間沒有他爹長,更不用說跟梁帝比了。
大侄子駕崩後諡號梁武帝。
元熙感嘆了一下英年早逝的大侄子,死前還不忘給自己說過繼的事情。不過人選還沒選好,大侄子就噶了。死前還抓著元熙的手,「十二叔,你一定要過繼一個,不然我死不瞑目。」
這就有點滲人了,為了不讓大侄子死不瞑目,元熙決定過繼一個。便讓手下暗地裡打探,選一個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