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白桃準備好的說辭在崔肅這句話的攻勢下盡數忘了個乾淨,一時間她沒分清崔肅是在開玩笑還是說認真的,與他對視一會後,龔白桃恍然大悟,原來不是玩笑!
她點點頭:「我知道大爺心有所屬,因此才自請下堂,否則只要我在,大爺便永不可能得償所願。」
崔肅有些許的心動,可他想起了了的態度,以及自己在凌見微那裡吃的不知多少次閉門羹,情感上還渴望能一家團圓,理智卻清楚這是絕無可能之事。
他不會告訴龔白桃真相,所以淡淡地說:「不必了,我的事情不用你管,你只要做好崔家的大奶奶即可。」
龔白桃問:「大爺不願寫這封休書?」
「我再娶時,父親曾叮囑過我,崔家決不許再有第二次和離出現,你還是趁早死了這份心。」
見崔肅態度堅決,龔白桃知道從他這裡討不了好,於是起身道:「大爺這話說得不對,老太爺說不許有第二次和離,可我並非問你要和離書,而是要休書。」
崔肅不想浪費時間跟她耗,開始下逐客令:「我還有旁的事情要做,你若是別無他事,便先回去吧。」
龔白桃咬了咬唇,她拿崔肅沒有辦法,崔肅不願意寫休書,她就沒本事要到,雖然當了崔家主母,能讓自己手頭寬裕些,也能打點營生多存些錢,可這些好處,是在崔肅、崔家允許之下才有的,一旦她越過那條線,就會立刻成為崔家的罪人。
崔肅不肯寫休書,此事不出鄒媛意料,從馮無昇身上就能看出,一旦一個人從某件事上嘗到了甜頭,他就會死死抓住,不肯鬆手。
對馮無昇來說,甜頭是禮教,那麼對崔肅,甜頭就是名譽,了了顯然刻意隱藏他的功勞,自她成為太子,皇帝只誇了凌見微,卻對崔肅隻字不提,明眼人立馬就能瞧出來,太子在民間這些年,跟崔肅沒什麼關係。
消息越傳越廣,就成了崔肅跟凌見微和離,是因為他有眼不識金鑲玉,明明是皆大歡喜之事,結果崔肅卻成了吃虧最多的那人,許多人背地裡笑話他目光短淺,竟跟凌見微和離,如今太子上位,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手段令人恐懼,崔肅卻連跟太子多說兩句話的資格都沒有。
這種情況下,甭管是再次和離還是休妻,崔肅都會登上風口浪尖,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完美無瑕的名聲不易得,卻很輕易即可破壞。
鄒媛安慰龔白桃:「沒什麼,你往好處想,至少留在崔家,你爹不敢再對你要這要那。」
龔白桃咬牙說:「我什麼都不會給他,他把阿娘活活氣死,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他!」
本朝女子十五歲即可嫁人,二十歲不嫁的也有,但在世人看來那都是老姑娘,龔白桃硬生生在家裡留到二十歲,根本原因並不是什麼為祖母守孝,而是其父惡意為之。
他出身微弱,靠入贅髮妻之家成事,龔白桃的母親供他吃供他穿還為他請名師指導,得中進士後,龔白桃的母親怕丈夫是贅婿被人瞧不起,主動解除契約,龔白桃的父親面上笑嘻嘻,卻隨著升官,愈發將這段經歷當作恥辱。
一朝得勢,便翻臉不認人,寵妾滅妻不說,連親生女兒龔白桃都被他恨在心裡,只因女兒不隨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