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氏倒台,帝王的鐵血手腕震懾住了蠢蠢欲動的朝臣,可納蘭珊畢竟是三朝老臣,又黨羽眾多,再加上反姚黨賊心不死,若打壓得太厲害難免狗急跳牆,因此在納蘭珊臥病在場的情況下,寬宏大量的帝王特意召了納蘭茗入宮為公主伴讀。
除了性格大大咧咧的劉敬諾之外,餘下三人,最大歲數不過十一,卻已不能稱之為小孩了,言行舉止比成年人都要妥帖。
陶瀾身為宗室子,對竊取陶氏江山的姚皇十分反感,此番能做公主伴讀,也是宗室在後推了一把。本來帝王沒打算這麼快便給小公主挑伴讀,但了了近日的表現超出她的意料,她便將此事提前抬上了章程。
從一開始,帝王要的就不是個溫軟可愛的孩子,她用最苛刻的目光審視著小公主,在權力的交接之中,親情不值一提。
從古至今,男皇帝們連招招手都不需要,孩子們就會搖尾乞憐向其討好,恐懼於被搶奪皇位的男皇帝們因此屠殺兄弟男兒的多如過江之鯽,沒見哪位男皇帝挑選繼承人還要提前鋪墊好感情。
在年富力強之際便已開始考慮繼承者,如帝王這般的皇帝可不多見。
在上書房相處了半日,了了便已將四名伴讀的性格摸了個七七八八,陶瀾眼高於頂,對帝王多有不滿,總是想將了了拉入她的陣營;劉敬諾大大咧咧不善詩書,老師講課時她看似專心致志,實則低頭打盹,但年紀雖小,身手卻很利落,打盹時被老師抓住,戒尺還沒落到桌上,剛還沉浸在夢鄉中的人已經跳了起來躲得遠遠的。
納蘭茗家中遭逢巨變,幾乎不開口說話,她入宮前應當被再三叮囑過,明明心高氣傲卻不得不對著了了伏低做小,陶瀾譏諷了她幾句她默默忍了,但劉敬諾問她借硯台她沒拒絕。
三人各有各的優缺點,唯一的男伴讀楊矢就不一樣了,他只比陶瀾小一歲,但卻是四位伴讀對了了最殷勤之人,而且他的殷勤並不阿諛,並且極其善於表現,儼然是一副在四位伴讀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模樣。
完完全全是家族教導出的最方正的郎君,只是年紀太小還不夠圓滑,因此總透出點虛偽,不難想像等再過個幾年,京城就又要多出一位舉世無雙的「程松之」。
楊家是先帝母族,當年先帝勢微,與帝王相識後與母族的聯繫才密切起來,楊家心知理虧,因此為討好先帝,屢次示好於帝王,先帝駕崩後,楊家作為先帝母族,也在帝王登基中出了把力。
可最近這兩年,楊家又似乎有些二心,同陶諫走得頗近,又在幾位皇子中搖擺不定。=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