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好事。
想到這兒,周大喜飯都吃不下去了:「我現在就去泡豆子。」
「不行!」溫雲起跟他解釋了一下泡豆子的時辰,「泡得太久,豆腐出不來,出來了也不多,還影響口感。」
「這樣?」周大喜一臉驚訝,隨即皺眉,「這些竅門,就不要告訴我了。」
周母深以為然。
不過,還是那話,兄弟之間的感情夾雜了利益,他們做長輩的不好插嘴。
楊招娣沒有注意兄弟倆之間的事,興奮地給孩子餵飯,腦子裡已經在盤算著要去哪幾條街賣豆腐了。
當日夜裡,溫雲起泡了上百斤豆子。而周父早在午後就去鎮上催促鐵匠,半夜裡把鍋搬了回來。
和昨天一樣的時辰,全家起身,開始忙碌起來。
村子裡的周家幹得熱火朝天,消息很快傳了出去。
最先得知這件事情的是周大椿的妹夫。
周大玉就嫁在隔壁村子,夫家姓李。周家夫妻選女婿時,有一點私心,他們不想讓女兒嫁給獨子或者是只有一個兒子的人家。那樣女兒的生育的壓力會很大。
雖說周母很能生,也有人說當娘的能生,女兒同樣也能生。但這事情不絕對,村里多的是連生好幾個女兒,身子都生破敗了卻還要喝苦藥湯子生孩子的女人。
就像是楊招娣的娘,前後生了四個閨女,第五個孩子才得了兒子。
身子破敗了,家也越來越窮,兒子難得,全家都寵著,為了給兒子好日子過,嫁女兒時幾乎是賣女兒,臉都不要了。
當下也有那種不是非要男丁傳家的人家,就比如他們的大兒媳娘家。但是,這也分辨不出來呀,人家嘴上說不重男輕女,萬一呢?
姑娘嫁出去,那就是別人家的媳婦,得服別人家管。他們再護著,管不了親家的想法,回頭苦的還是自家閨女。
夫妻倆就想好了,乾脆找那種兄弟多的人家,一般人家最疼老兒子,就把女兒嫁給人做最小的媳婦。
這李家兄弟五個,只拿得出一兩銀子的聘禮,李家夫妻口口聲聲說前頭的兒媳婦就花了這麼多,不好偏心。
不過,李小五長相端正,人也勤快,眼裡有活,成親前來周家幾次,進屋就不閒著。周家夫妻對這個女婿還算滿意,聘禮少就少點。
唯一的不滿,大概就是李家的人太多了。
李家是父母在不分家,兄弟五個成了家以後全都擠在一個院子裡,各房子得一間屋,不管幾個孩子,全部都跟父母一起生。
那李家老大的大女兒都已經八歲了,早就該和父母分房,奈何分不開呀,沒有多餘屋子,只能在屋子中間掛上帘子一分為二,勉強算是分了房。一家子二十幾口人就在那屁大點的院子裡打轉,時不時的就吵一架。
周大玉出嫁一年多,周家夫妻已經開始後悔把女兒嫁入這樣的人家,可後悔也已經遲了。
周母心裡存著事,老三那話里話外,似乎願意讓別人到自家來拿豆腐去賣。她想著過幾天就跟兒子商量一下,讓女婿到家裡來拿豆腐,每天賣上一百斤,也能賺上五十個錢,總比去城裡扛包要划算。
一個人賣不完一百斤,那夫妻倆各賣五十斤,這總能行吧?
她還在想著找機會跟兒子談這件事情呢,小夫妻倆就找上門來了。
李小五進院子時,看到往日打掃得乾淨空曠的院子這會兒擺滿了東西,他也不敢亂碰,乾脆去拉磨:「二哥,這活兒我會,你去邊上歇會兒。」
周大喜可是拿了工錢的,每個月一兩半,哪裡好意思歇著?
眼看妹夫要搶,他抓緊了手裡磨杆:「不行不行,你沒有拉習慣,這力氣輕了重了都不行,豆漿會糙,過濾的時候漿會少,豆渣會變多,那豆腐就出不來……你去幫娘添豆子吧,每次小半勺,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不然豆渣也會變多。」
李小五聽得頭皮發麻,哪裡還敢亂碰?
「這麼難啊?那我去燒火。」
燒火往裡添柴就行,這活兒他肯定能幹。
結果,柴火也不是亂燒的,火大了鍋里會糊。
李小五倒覺得正常,豆腐真那麼好點,滿街都是賣豆腐的人了,哪裡還輪得到妻兄?
周大玉往母親身邊湊,也是想拿豆腐去賣,磨蹭半晌才說了自己的想法。
周母無奈:「這種事,你自己去跟你哥哥商量啊,娘可以幫你說幾句話,卻不好壓著你哥哥答應。」
「我這心裡沒底呀。」周大玉懂得這個道理,先來問母親,也是先想探探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