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在送走了大夫後,由馮父出門去了醫館,買了一些藥回來,林氏精心做了一頓晚飯,將那些藥放在了湯里。
既然女婿不願意幫他們的忙,那沒必要再結這門親事。夫妻倆也想過把女兒送到其他男人床上,可第一次沒送成,他們還得了教訓,也不敢再來一回。一咬牙,乾脆買了見血封喉的毒……直接一步到位,把人送到棺材裡算了。
有這丫頭在,一家人就別想消停過日子。
可惜,馮文思沒吃晚飯。無論林氏怎麼喊,人回來後洗漱完就躺下了。
馮文思不餓,瞬間就發覺了林氏今日的不對勁,才把人打了一頓,一家三口怕是殺了她的心都有,怎麼可能會做了飯好聲好氣勸她吃?
等到一家子洗漱完了睡下時,馮文思獨自一人去了廚房。很快就從剩菜里找到了那一碗湯,很濃厚的藥味,她當場就氣笑了。
藥味這麼明顯,當她鼻子是擺設?
罷!
成親在即,家中不能出大事,不然,非得把這一碗湯給那二人灌下去不可。
*
轉眼到了大喜之日,溫雲起把村裡的周家人都接了過來,為此,豆腐坊和周大玉停了三天生意。提前到了城裡的新宅子。
溫雲起請了好多人,喜宴之事,不需要一家人操心,他還找了人給周家人做新衣。
值得一提的是,溫雲起這段時間在城裡認識了不少老爺,如今他成親,給那些老爺也發了帖子。
算一算,大概有三四十桌。
做生意的人就是如此,多個友人多條路嘛。
關於馮文思的嫁妝,若是要做臉,溫雲起手頭有大把銀子,可以給她準備許多的嫁妝,但是馮文思拒絕了。
所謂嫁妝,那是娘家給自己女兒的底氣。馮家又沒給,馮文思不想讓馮父得這一份臉面。而且,嫁妝多寡,提的是新嫁娘在婆家的地位。馮文思自認憑著他們倆的關係,不需要這些外物來穩定感情。
而周家那邊……周大椿不會讓她受欺負。即便周家要欺負,她也不是乖乖站著挨打的人。
於是,大喜之日,溫雲起帶著迎親隊伍去接了人。
迎親隊伍很是盛大,一路灑著銅錢,誰都能看得出新郎官的高興。
馮父身上有傷,原是打算給女兒準備一些嫁妝,哪怕是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拿來塞箱子,多少能好看些。可那死丫頭打他時下手很重,他一怒之下,乾脆什麼也不準備,等著那丫頭嫁到婆家以後受了欺負
回來求他。
新嫁娘沒有嫁妝,馮父送女兒出閣時,面對眾人疑惑的目光,笑都笑不出來,前腳把女兒送走,後腳就躲進了自己的房中,死活都不肯再出門。
除了沒嫁妝,婚事辦得很順利。
新婚之夜,旖旎非常。新房內的紅燭搖搖晃晃,燃到了天亮。
等到新婚夫妻起身,周家其他的人早已在前院的正堂內等著了。
周大南夫妻倆也在,二人笑容有些尷尬,因為其他的人頭一日就來了,昨兒在這院子裡過的夜。
而周大南昨天也到了,但是沒有被留宿,只能帶著妻女回家,今早上又趕來。
經歷過這一次,他算是徹底明白了自己和家人在周大椿這裡的之間的區別。那些削薄了的兄弟情分,也不知道還能不能補回來。
除了周大南一家子,周家其他的人對於周大椿都是滿心感激,哪怕是馮文思沒有嫁妝,周家夫妻也沒有說半句不是,笑吟吟地送上了紅封。
關於這份見面禮,周家夫妻先就跟二兒媳婦打過招呼,周大椿幫了家裡那麼大的忙,以後指望他的時候還多著,他們要給多一點。
楊招娣一點意見都沒,還表示他們二房的見面禮也會多。
周家夫妻各給了五兩銀子,周老爺子給了一兩,楊招娣夫妻倆各給四兩八。
對於他們而言,這真的不是小數。
吃過早飯,幾人要回家,還得回去做生意呢。溫雲起沒有挽留,親自送他們上了馬車,來日方長嘛。
三朝回門,溫雲起快中午平才帶著馮文思回家。
馮佳明要養腿,門都出不得。馮父完全是一副愛答不理又期待著看女兒好戲的神情,林氏送來的午飯中,那碗湯里又有了一些不該有的味道。
大家相處起來挺尷尬,林氏勸:「以後咱們就當是普通親戚走動,你拿著禮物回來,我給你做頓飯,好歹把面子糊住,文思,你說呢?」
她說這話時,故意看了一眼溫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