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和林映羨輪流騎車把大半個首都的菜市場都逛了遍,發現有海帶供應的菜市場不多,價格一般在一毛三四分錢,海帶泛濫滯銷的消息還沒有廣泛傳播開來。她們可以借信息差大賺一筆。
兩人回到菜市場後,把單子交給會計,讓她記帳,到了月末結帳時,她們就可以拿到提成。
等到晚上回去,林映羨就在家找舊報紙,鍾述岑問她要找哪一期報紙。
「不記得是哪一期了,只記得報紙上有個醫學專家說吃海帶的好處。」
林映羨分一大沓報紙給鍾述岑,讓他幫忙找。
過好一陣後,鍾述岑找出一張報紙,問:「是不是這張?」
林映羨看到報紙上的一篇關於海帶的文章,「是這張。」隨後她把這張報紙疊起來。
「找這張報紙是有什麼用處嗎?」
「菜場的領導讓大家自行把海帶賣出去,我準備利用這張報紙做海帶生意。」
國人追捧對身體有好處的食物,就算是再難吃、難看的食物只要對身體有益都有市場,更何況海帶長得不噁心,便宜還好吃。還有醫學專家在報紙上科普吃海帶的好處,大多數人都崇拜和迷信權威,對買海帶的興趣也會有所增長。
找到報紙後,林映羨和鍾述岑又翻起菜譜,整理關於海帶的菜譜。整理好幾道簡單的海帶菜譜後,兩人又開始抄菜譜,一晚上抄了十來張菜譜。
第二天一早,張琦和林映羨給供電局送貨,在路上林映羨把一張菜譜交給張琦,「晚上回去抄菜譜,能抄多少算多少。」隨後她又給張琦說要找到哪一期舊報紙,明天要帶在身上。
張琦一頭霧水,「為什麼?」
「找報紙是要讓顧客對買海帶有興趣,菜譜則是讓顧客對吃海帶感興趣,喜歡上吃海帶,我們的生意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陸續有來……」林映羨和張琦徐徐解釋找舊報紙和抄菜譜的原因。
等她們來到供電局食堂後廚,剛好供電局的總務科科長也在,張琦比昨天要主動些,跟管師傅和科長推銷海帶,還給他們看報紙,把海帶說得天花亂墜。管師傅和科長拿過報紙一看,對張琦說的話信了九成。
林映羨說要給管師傅和科長送菜譜,管師傅看到菜譜就知道海帶要怎麼做得好吃,「管師傅,科長,你們出去外面菜場逛一圈,就知道我們北門菜市場的海帶便宜又實惠……」
管師傅和科長聽林映羨給報的價,再也抑不住心動,有油水撈。
最後林映羨和張琦把帶來的那兩筐海帶賣出去,管師傅讓她們每次來送食材都要送上五筐海帶,供電局人多,很多工人幹的都是辛苦工,消耗大。
每天林映羨和張琦把食材送到相應的單位後,開始拓展市場,尋找新顧客,有的單位對海帶感興趣,很爽快就訂下大量海帶,有的單位興致缺缺,但在張琦和林映羨唱雙簧後,也買下兩人帶來的海帶。
月末結帳時,林映羨和張琦一共拿到八百多塊錢,十噸海帶有八噸都是她們賣的,菜場的海帶全部賣光。她們給一百多塊錢給貨車司機運貨,每人還得三百五十塊錢。
因為後面訂單太多,首都又大,那三輪車根本運不過來。老劉看準機會就讓他的兒子幫忙運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他們掙了好幾個月的工資。
大家都想知道他們這半個月賣了多少錢,但是幾人都守口如瓶,不肯說出來。
孫主任看到了賣海帶來的暴利,採購員再次去漁業公社買海產品時遇到搭賣現象不再氣急敗壞,孫主任讓他四厘一斤買下這批海帶。採購員成功完成任務,總算是挽回孫主任對他的信任。
後面首都的海帶市場出現飽和,海帶又供應過多,一斤新鮮海帶跌落到一毛錢以下。
林映羨和張琦賣海帶沒有那麼暴利了,但抵不住薄利多銷,顧客也固定了下來,吃海帶的功效傳得很開,那位上過報紙科普海帶的醫學專家變得家喻戶曉。她們的海帶生意還銷往郊外的鄉鎮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八月過一大半,她們賺的錢比上月的多兩倍。
此時林映羨結束她的替崗工作,褚大嫂生了一對龍鳳胎,開始休產假。張琦讓孫主任不用再請人來替崗,她一個人可以應付。孫主任看在她是賣海帶的大功臣份兒上,沒有再請人。
老劉接替林映羨的位置,和張琦一起賣海帶送海帶。
這樣爆火的海帶生意持續時間不長,只是一時繁榮,林映羨只是想趁機賺一筆快錢。
等到漁業公社把滯銷的海帶處理完後,海帶生意會冷卻,因為漁民經過滯銷一事,不再大量養殖海帶。他們不知道自己養殖的海帶在首都大賣,只知道海帶不值錢,每次都要虧本搭賣才能賣出這些海帶,他們能分到的錢很少。
第213章 暑假的尾巴
漁業公社養殖海帶的意願急劇下降,養殖海帶的熱潮也會退去。
北門菜市場也沒辦法再拿到價格低賤的海帶,海帶供應會大幅下降,海帶的價格會上漲,海帶市場恢復正常……
傍晚,鍾述岑回家,看到客廳沒人,就自覺去廚房找林映羨,看見灶台邊的籃子裡有排骨、梭子蟹、蝦,還有這段時間常吃的海帶,感覺豐盛程度和過年吃的年夜飯沒有多大差別。
林映羨正在淘米準備煮飯,忽然被抱住,「走路沒有聲音,嚇我一跳。」她不用轉頭都知道是鍾述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