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成此等打扮,也只為了下地方便。系統剛剛便已經通知她,今日可以登錄農業論壇,她更是收到了網友「葡萄成熟時」給她的回覆:「內容比較長,我們私加好友吧。」
後面還跟著一堆人的嘲諷回覆:
「不會是拿不出真東西吧!」,「小心裝x被雷劈。」……
還有幾個眼熟的——
【我補藥掛科】:樓主你還在嗎?
【一個贊學習一分鐘】:樓主不會真的穿去清朝種地了吧!
璟瑄急忙回復道:「我還在的,這幾天有事情沒上論壇。」並且通過了「葡萄成熟時」的好友申請,她的頭像是一串青色的小葡萄,看性別和主頁背景,璟瑄判斷她是個女孩。
「哈嘍,小姐姐你好,謝謝你為我找到的資料。」璟瑄發了幾個萌萌噠的表情包,上次與網友聊天,還是她在貼吧和雍正的黑粉大戰三百回合,沒想到一朝穿越,她竟然成了雍正的女兒……
接受完對面發來的壓縮包,璟瑄發現裡面不只有一堆txt,還有好幾個長達兩小時的視頻,裡面涉及了育苗、除蟲、農藥、育種等多種知識,不過不適合這個季節操作。
裡面其中一個名為《清朝早期暖房的分析與大棚改進》的文件,吸引了璟瑄的目光。
打開文件,璟瑄驚奇地發現,原來清朝康熙年間已經存在大棚的雛形。此時已經一些富裕的家庭會在院中設有暖室,並在裡面種植黃瓜、絲瓜、水蘿蔔或青菜一類的蔬菜,以保證冬季也能有新鮮蔬菜供應。
「這些暖室可以視為大棚的早期形式,它們利用煤炭等燃料保持室內溫度,使得原本只能在夏季生長的蔬菜也能在冬季種植。」
如果她能想辦法改進現在的暖房,將後世的大棚引入,是否能夠為農民們在冬天也增加一筆收入?
隨機璟瑄回復了那幾個質疑【葡萄】的人:「資料已經收到啦,很有用。」
她一向務實,並不想要農民們現下便能夠吃得上「大棚蔬菜」,她深知推廣之初,最先享用的肯定是皇室,接著便是八旗勛貴與朝中大臣,最後是那些商賈豪紳……
農民們能依靠這個「大棚蔬菜」,得到一些經濟收入,已經是她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結果。而這背後的巨額利益,難保不被有心人盯上,甚至她的皇伯伯、皇叔叔都會覬覦。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她必須為自己找一個靠山了。眼下的阿瑪正在安徽,又僅僅是貝勒爵位,她不能為阿瑪惹禍上身。
至於她的皇瑪法,康熙,倘若太子想要,她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資格讓他堅定維護,相反可能是給點金銀財寶,甚至是封她個縣主,將莊子和具體的要過去。更害怕康熙,自己就看上了「大棚蔬菜」,那她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她把主意打在了皇太后身上——本朝以孝治天下。康熙平素最是孝順嫡母,不管是做給天下人看的,還是真的與這個慈愛的蒙古老太太有了幾分感情。
至少,她若是得到了皇太后的支持,不光能多一個靠山,也能多個孝順的名頭——百善孝為先,她,愛新覺羅·璟瑄,就是大清最孝順的皇曾孫女!
只是,皇太后雖然看起來慈眉善目的,但平素不過多干涉後宮事務,可見不是個頭腦簡單的。說她大智如愚也好,或者是扮豬吃老虎也罷,縱然之前璟瑄經常去皇太后處請安、耍寶,可要是真的想得到老太太做後盾,怕是並不簡單——
能與康熙母慈子孝這麼多年,老太太必有過人之處。君不見孝莊皇后生前也因干涉政事,與一手扶上皇位的孫子康熙,頗有齟齬?
後宮高位嬪妃,除卻早些年病逝的慧妃博爾濟吉特氏,並無一人出身蒙古。自康熙完全掌握朝堂起,蒙古聯姻的,都是王公大臣,而不是再入宮為妃、為後了。
這些年,定三番,平定準噶爾叛亂,以及經常舉行的塞外圍獵,無一不是展示著「大清神威」,敲打蒙古……
連年饑荒,蒙古也並不容易,缺少糧食都是其次,他們本就以遊牧為生,礦藏豐富,可以用牛羊與黃金向清廷換取大量的糧食。
關鍵是,近年來水草豐美之處日漸稀少,部落們遷移了一個又一個的地方,卻只有無盡的荒蕪——
由於過度放牧和乾旱帶來的土壤鹽鹼化太嚴重了!璟瑄又繼續在文件夾里翻找,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找到了鹽鹼化的治理措施——
「建設灌排渠系、摻沙降容、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輪作休耕……」璟瑄快速瀏覽著資料,作為一個博士,雖然她的專業不是農學,但是早在文獻里浸泡出來了,練就了一身本領:不僅一目十行,快速概括信息,還不會有任何遺漏。
若是能給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解決耕地鹽鹼化的問題,造福的可不只是蒙古。只有方案,遠遠不夠,關鍵是需要做實驗。實踐出真知,她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背後有爹可拼。
阿瑪已經很忙了,此事需得小心綢繆。
但是她除了幼時跟著父母在田間為花生點種,並沒有任何的實踐經驗,更別提清朝此時的土地與後世,大概率是有所差別了……
「專業的事情還是得交給專業的人,」璟瑄心想,「必須得培養一批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