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一字常常被用於帝王與名臣諡號中,唐宋時期,單諡「文」字為最高,如王安石,朱熹,諡號都是文。宋之後以「文正」為最高。
璟瑄的直覺告訴她,眼前的農女蘇文,擔得上這個名字。
「卿之才華心性,吾甚喜。」璟瑄努力扮作一個主公應有的樣子。
她拋出了自己的橄欖枝:你願意當我的謀士嗎?
後來,縱使已經功成名就,多少人拉攏她,蘇文都未曾背叛璟瑄。
垂垂老矣之際,她又想起那一天,伯樂發現了本應「平平無奇」的她。前半生的顛沛流離,化作一顆火種。
古來帝王將相求得,她蘇文如何求不得?
她蘇文,便要做那個,配得上這個名字的人。
當然,那是後話,此時的她,還只是被璟瑄的大餅鎮住的少女罷了!
璟瑄也不知道,她隨口灌下的雞湯,日後真的成就了一代名臣……
第10章 雅者,正也:你小子真他娘的是個人才
又是一場冬雪,轉眼已近年關。
簌簌鵝毛落地,仿佛是將許多事情都掩蓋起來,滿地都是無邊無際的白。
胤禛治理河道尚未歸來,德妃娘娘遣人問了多次,還送了信去安徽。
這倒是破天荒頭一遭:前些年四爺沒少出門辦差,哪次德妃不是象徵性地過問一二,怎的這次如此慈母心腸?
約莫是十四爺也跟著去了,一應事務又由四爺統領,永和宮才急急忙忙關心了起來。
烏拉那拉氏早就習慣了,只德妃娘娘與太后都曾在請安時提起,怎的璟瑄格格許久未曾進宮?
二人又說是天氣寒冷,怕璟瑄在路上凍著了。可烏拉那拉氏卻明白,於情於理,是時候讓璟瑄進宮去請安了。
慧寧譴了大宮女三催四請,最後甚至連身邊的戟霜都派了出來,可璟瑄卻一直在莊子上,不願歸府。
並非她不想念在府中奢華的生活,實在是這邊的研究正在開展,離不得人,前日蘇文來報,大棚那邊已經開始收穫第一茬小青菜了:
像小白菜、菠菜、油麥菜這樣生長周期短的蔬菜,均已經長好,而蘿蔔這種,還得約莫半個月的時間。
蘇文自從那日談話過後,便被她派去負責大棚蔬菜的研究。
璟瑄口述論壇好友葡萄小姐姐發來的那些資料,蘇文便能記住回去默寫下來,再加以研究。而她從來也不問,璟瑄是如何得知這些資料的。
起初璟瑄曾想將這些資料都寫下來,再安排蘇文去做。可是資料實在是太多了,她也想看看,這個蘇文是否忠心。
不曾想蘇文的表現出人意料:蘇文似乎把她當成了某種高人,或者誇張一點,甚至是神明。
每當她念著那堆蘇文並不懂得資料的時候,蘇文清亮的眸中都滿是敬仰與求知。
璟瑄非常訝異,本以為自己已經非常妖孽,畢竟是一路從小鎮考到頂尖學府的博士,公認的高智商。
可她身邊的這個古代莊戶女,僅僅憑藉天資與刻苦,不僅將她所授之理融會貫通,甚至,還具有科研人最寶貴的品格——創新!
她會為現在並不存在的材料尋找替代品。也能自己舉一反三,巧妙遷移。
比如大棚中所需要的薄膜,在璟瑄未提及的時候,她便能找到琉璃,也就是玻璃做替代。而現代農業一般用薄膜,更為經濟實惠。
她與玻璃廠交涉的時候,僅憑藉女子身份和四阿哥府上的引薦,便同管事拉好了關係。
璟瑄做了文文靜靜(當然只是自己以為)的格格這麼多年,雖說不似阿瑪一般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卻早已經很少流露舊日的脾性,直到聽到蘇文的回稟。
「什麼?蘇子雅,你竟去幫他們改良了技術,提升了玻璃的純度?」璟瑄的內心十分不平靜,果然是不能小看古人,他們是有大智慧的。
不論是各種大型工程的建立,比如長城,都江堰,還是對於曆法的修訂……
「你小子真他娘的是個人才!」璟瑄一不小心,把心裡話說出來了。這實在是不雅,還好聲音比較小,也不知道蘇文有沒有聽見。
「有功當賞,負責此事的工匠,每個人再發一個月月錢,主要研究人員,每人白銀二兩。」璟瑄深知周扒皮老闆是多麼令人厭惡,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她總不想自己變成曾經不齒的那種人。